战国“人物龙凤图”帛画,高31厘米,宽22.5厘米,平纹绢帛,
湖南省博物馆藏
1949年2月,湖南长沙陈家大山一座楚墓中,盗墓者挖出了一幅帛画。随后,这幅帛画被湖南古董商蔡季襄收藏。新中国成立之初,蔡季襄将全部文物捐献给国家,最负盛名的当属这幅帛画。
这幅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以线描设色方法绘制。图中描绘了一位侧身而立的女性,头后挽有一垂髻,并系有饰物。她面向画左,眉目清晰,平视前方,身着宽袖长袍,袍上绣有卷云纹,长裙曳地,束腰,腰细而修长。双手上抬至胸前的她,五指合掌,似做祈祷状,神态虔敬。
在人物的上前方,绘有一龙一凤。凤体大几如人形,张喙引颈,双足其一向前伸出、其一向后抬起,似做奔跑状。龙形则呈“S”状弯曲向上,似做升腾状。龙凤形态夭矫,富有极强的动感,似乎正向天空飞升,画面呈现风发昂扬的勃勃生机。
关于画中所绘龙的形象,过去有过一些不同的看法。帛画初发现时,由于左侧龙足处破损,尚未能完全清理画面污垢和进行科学处理前,画面上的细部和线条模糊,颜色过黑,只见右侧之足,一度被认为是夔,该作品也曾定名为“人物夔凤图”。据此郭沫若先生认为夔是古代传说中恶灵的象征物,凤是善灵的象征,因此该画的主题是夔凤搏斗,女子祈求善灵战胜恶灵,生命战胜死亡,和平战胜战争,故而将这幅画的含义释为善恶之争,恭立的妇女正是在祈祷善灵的胜利。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学术界均以郭沫若的解读为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帛画经过科学清洗修复后,现出了一些新的画面内容。经过仔细辨认,龙的两侧各有一足,且尾巴向上呈卷曲状。而且还新发现了人像脚下的弯月形物。现在业界普遍认为,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位墓主人对引导升天的祝祷,龙凤之形寓示着死者随龙凤引导升天,这符合记载中楚人的丧葬习俗。
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思想空前活跃,文化艺术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质。因此,帛画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幅帛画从用笔、用线的技法,人物特征的描绘到整体构图,都反映出我国古代绘画对形、神和丰富内涵的独特表现。作为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帛画之一,它为研究楚文化和古代绘画提供了珍贵资料。
该画作以墨线勾描,线条有力,顿挫起伏富于节奏,黑白组合的艺术表现,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装饰趣味。在人物的唇口和衣袖上,还可以看出施点过朱色的痕迹。以线为主的造型方式,和以写意为主的艺术手法,说明战国时期中国绘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艺术特征已经明确形成。
在构图上,该作还省略了一切背景,只着力表现三个形象:凤鸟毛羽飞动,双足腾跃,目光有神;龙身黑白相间,纹彩灿然;女子神态庄重,朱唇淡颜,与动态的龙凤形成了对比。其中,凤作为楚文化的标识,占据了比龙更为广阔的空间。凤,所表现出来的叱咤风云的浩气和奕奕神采,正是楚文化精神的绝妙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