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端午话收藏--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策划>>端午节

每逢端午话收藏

2013年06月05日15:04        手机看新闻

《端午图》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佳节,由于其历史悠久,留下了不少可藏之物,人们在包粽子、插艾草的同时,不妨关注一下与端午传统文化有关的藏品,它们正逐渐为艺术品收藏注入新的内涵。

端午“龙舟”看点多

在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中,“龙舟竞渡”是最主要的习俗。赛龙舟的主要目的,一是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驱瘟疫。每逢端午,往往村村出动,水推龙舟,岸涌人流,场面颇为壮观。

元代画家吴廷晖曾经绘制过一幅《龙舟夺标》的作品,展现了三艘龙舟在河中竞渡的场面,主龙船装饰华丽,前后两舟则摇旗呐喊,锣鼓喧天。目前这幅作品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由宋到清,比较著名的还有张择端的《金明争标图》、宋人的《龙舟图》、元人王振鹏的《龙舟竞渡图》等。在2001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的《龙舟夺标图》成扇,估价12万至15万港元,成交价达到了46.575万港元。全画用笔工整严谨,楼台、龙舟俯仰曲折,细入毫端,人物虽小,但各尽其态,引人入胜。

除了绘画这一方式,还有以景泰蓝及瓷雕创作的龙舟。在2008年的艺术品拍卖上就有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龙舟。龙舟铜胎,躯干饰掐丝龙鳞纹,填天蓝釉。背上主体楼阁的屋檐饰天蓝釉地折枝莲纹。龙头、尾以及楼阁所插三面旌旗均装饰八卦纹。除此以外,龙舟的其他部位皆錾刻鎏金。珐琅釉色纯正,胎体厚重,应属乾隆年间制品。

菖蒲艾草是“主角”

从古至今的传统节日中,花卉总是不可缺少的“主角”:在端午节时则要插菖蒲和艾草,有驱邪毒、避凶瘟的含义。

之所以要在端午节“驱邪毒、避凶瘟”,是因为五月气候温热,易生病毒瘟疫,因此从农历五月初一起,各家还将菖蒲、艾草插在门的两旁,一曰“蒲剑”,一曰“艾虎”,也为辟邪驱瘟。任伯年就曾绘制过一幅《端午图》,上面的“主角”就是菖蒲和艾草,上面的题跋为“清任伯年先生兼善人物花卉多种画,此写端午节礼俗清供图真迹,晚年墨妙不可多见者”。

除了用菖蒲和艾草,许多人还用天师符和钟馗像来镇宅、驱避“邪祟”。清代画家黄慎创作过一幅《端午钟馗图》立轴。明代以前民间的钟馗像主要用于岁末,端午挂钟馗像,可能是到明末或清初才有的习俗。明清以来,钟馗逐渐取代张天师开始驱赶五毒,在这幅作品中,不仅有钟馗,旁边还放置了菖蒲和艾草,很好地诠释了“驱邪毒、避凶瘟”的主题。(来源:扬州晚报)

(责编:鲁婧、赫英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