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宋庄:没有导演的大舞台【2】--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解读宋庄:没有导演的大舞台【2】

2013年06月03日08:4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追逐艺术的投奔者

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石版工作室的刘治,毕业后在北京望京开了一个高考培训班,有着远高于工薪阶层的收入,但心里一直没能割舍艺术创作的想法。“做培训的收入比现在自己卖画要高得多,但感觉自己成了一个挣钱的机器,没什么意思,一方面扼杀着学生的艺术天赋,另一方面也是扼杀着自己,就很讨厌继续办班。”2006年,刘治停办了自己的高考培训班,“也没有经过什么思想斗争,就自然而然地来到了宋庄。”在宋庄租了工作室的刘治,每天如同上下班一样,往返于通州的家与宋庄的工作室之间,按自己的创作状态调整休息,刘治笑称“就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工作”。

谈起刚来宋庄时,刘治印象最深的是那时人不多,街上的小卖部门口摆放着电视机,总会聚集着一群农民工或路人观看。“而现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了,‘80后’的年轻艺术家越来越多了,工作室也越来越贵了,一些廉价的艺术装饰画、假的古玩也出现了。”刘治说。

早年的宋庄以做当代艺术的为主,而近几年做传统国画的也开始进入到宋庄。马青原来自浙江,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2008年回到浙江做了一名教师。但平静单纯的教学生活让她恐慌,她担心把自己的艺术丢掉。“一定要干自己喜欢的事”的马青原,又回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进修,虽然当时还没有想着做一名职业艺术家,但也不可避免地开始慢慢接触市场。最初的时候,没有固定的展示与创作场所,所以2009年来到宋庄时,虽然传统书画不太多,但这里宽松的艺术氛围吸引了马青原,就租了一间工作室留了下来。

马青原在宋庄,并不太热衷于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创作。虽然房租从2009年的6万元涨到现在的7万多元,但通过经纪人的运作与销售,经济的压力并不大。

坚守宋庄的年轻人

刘辉2002年天津美院教育系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学当美术老师,后又在美术高考培训班里任教。做了几年的老师后,刘辉发现“自己有着一腔的热血,但孩子们想要的不是我要给的,他们想要的是考学”。在灰心与失望之余,刘辉怀揣“趁着年轻还想在画画上有些成绩”的梦想,而且为了有更充分的时间专注于画画,2007年来到宋庄。当时他的老师在这里,且生活成本也不高。

刚到宋庄的刘辉,同妻子租住在一个很小的院子里,没多久家中又诞生了一个小宝宝。但家庭中的喜悦,却不能替代初到宋庄的失落。刘辉发现,自己在学院里学习的传统艺术与市场的需求有些差距。“对那种所谓的被市场认可的当代艺术,我接受不了,也做不出来,毕竟有着从学院出来的那种对技术的情结和迷恋。但有些朋友能够做得来,也卖得很好。”连续两年时间,刘辉没有卖出去一张画,就靠着原有积蓄与家庭、朋友的支持,维持着生活与创作,但有了孩子之后,“心里还是充满希望。”

直到2009年,刘辉才开始卖画,后来又签约了一家美国画廊,生活的压力开始慢慢缓解。现在他换了一个面积大点的农家小院,有画室,有画库,有住所,有院子。每年2万元的房租,另外加上维持生活与创作的各种基本费用,每年要支出6万元左右。虽然因为经济危机,签约的画廊今年经营有些惨淡,但相对从前,刘辉说:“我的作品卖得不好,但能够维持我的生活,能坚持着画自己想画的画,我就很开心了。”

现在孩子送回老家上着幼儿园,刘辉的妻子开了一家画材店,刘辉每天就在画室里画画,偶尔同朋友聚会聊天,过着与许多生活、创作在宋庄的艺术筑梦者一样的生活。谈起未来,刘辉的要求并不高,“画画更多的是在找寻自我,就是能把自己的想法付诸画面上,能够做些展览。”

除了第一代宋庄艺术家王强,安享宋庄生活状态的沈敬东和田中锋,每天到宋庄“工作”的刘治,创作国画的马青原,在宋庄安家生子的刘辉,记者还遇到了退休后来宋庄的河北艺术家王志宝,以宋庄为基地边游走边创作的许静宇,喜欢中国文化而留在宋庄的法国艺术家Saibo……(记者 冯智军)

(责编:鲁婧、赫英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