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名人库>>近代名家>>刘海粟
人民网>>书画>>正文

专访:刘蟾曝父亲刘海粟办学的艰辛往事

2013年03月12日16:25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手机看新闻

学习西方是为了更好得发扬传统  

刘海粟对传统文化极为有研究,对文人画传统尤有钻研,有很强的书法入画的能力,能自由地用重墨抒发自己的感情,这也得益于他跟梁启超学写字。刘蟾回忆说:“在北京求学时,有一次父亲碰到了梁启超,当时梁启超看到父亲以为是刘海粟的儿子,在他印象中一个办私立学校的人必定是个中年人,看到真人后没想到却是如此年轻,因此他来了兴致想考考父亲。于是他问了几个艺术问题,父亲答得头头是到,梁启超觉得可以收他做徒弟,那时候他就开始教父亲写书法。”虽然刘海粟提倡要学习西方素描、写实等技法,但他仍然主张以西兴中,以中融西。要创新,需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他认为如果否认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和西方艺术,那么开创我国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体系,便会陷入狭隘的胡同内而终付阙如。1956年在西北艺专座谈会上他曾具体地指出:“在素描教学上,有些学生的人物习作往往看看不错,但在创作中作人物素描还是感到困难,这在教学方法上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如果学生把对象仅仅看作形体的组合,是不可能成功一幅好的素描习作的,在创作中当然也就很难掌握现实中丰富多彩的形象。”

同时,刘海粟也鼓励学生多看书,他还建立图书馆,办画展卖画所得的钱也有一部分投资图书馆建设。刘蟾说:“我父亲认为图书馆就是一个知识宝藏,他里面太丰富了,你在里面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东西,他可以引导你,不是只有老师才能教导你,各个方面、各个环境、各个气氛都会影响到你。所以他这也是办学很重要的理念。”1981年,刘海粟应邀去香港举办画展,所得画款的百万港币捐给南艺,购置图书。1930年左右,上海美专就有了自己的图书馆,学生可以自由在里面借阅看书,后来随着学校发展,图书也越来越多。

面对今天社会教育,刘蟾表示担心,她认为现在学校里孩子们学的过于西化,传统的学得太少,以至于有的孩子对中国的历史都不太了解,这很危险,她认为”不能让一个电脑系统就把我们的文化打散了“。

艺术是生活的动力  

“我父亲也是一个精力极为旺盛的人,”在谈到刘海粟十上黄山写生时刘蟾说,“1988年,父亲已经93岁了,那时候我陪着他一起上黄山,几乎每天都没有休息过,天天陪着学生画画写生,到后来连学生都吃不消了。他最用功的一次黄山写生是1954年,他在黄山上住了好几个月,画遍了黄山的景点,最后这些景点都记在心里了。所以即使在文革期间,他在家里还是能回忆起黄山的景色,画心中的黄山。”也许,正是因为黄山的大气磅礴感染了刘海粟,影响了他的性格。在艺术创作上他以泼墨和泼彩强大的气势与力量,创造出 “霸气”的艺术风格。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个爽朗大气的人。刘蟾告诉记者:“我父亲希望我成大家闺秀,要有大气,不要做小家碧玉型的人。小时候我也喜欢画画,但都是小幅尺寸,我父亲都不满意,后来有一次,我在毛边纸上临《石门颂》,很大的字,父亲看了后很高兴,说以后就写这样的字。后来他要我画松树,因为黄山松有很倔强的性格,在百年的风波中永远不倒,而且越来越坚强,这也与父亲的性格很相像。”

乐观坚强的性格,让刘海粟即使在面对生活的挫折和苦难时亦能坦然处之。文革时,屡遭迫害,抄家共达二十多次,但对于刘海粟来说,日子还照常过。刘蟾回忆这段往事时说:“那时候家里经济不怎么样,连灯都是父亲的学生帮我们买的,但他还是坚持创作,我就问父亲已经吃了这么多苦,怎么还要画?那时父亲告诉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是为艺术而生,并不会因为受到处置而改变什么,这就是我的性格。’”

刘海粟曾经说过:“一个致力于伟大事业的人,是没有时间为自己悲哀的。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是怀疑还是捧场,艺术家对艺术至诚至爱的信条不能变。都要循着既定的目标,坚忍不拔地走下去。”对艺术的痴迷,对艺术办学的坚定,对艺术教育的热爱,成就了刘海粟的今天,也成就了今天的南京艺术学院,它孕育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它仍将影响着社会,将美专的精神继续传承。

上一页
(责编:孙石磊、赫英海)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