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刘大为:中西之美 【2】--书画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收藏

对话刘大为:中西之美 【2】

2013年01月22日11:18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手机看新闻

艺术在文化复苏中角色是什么?

朱文轶:您说得非常重要。我有一个问题,这种介绍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因为看起来艺术的繁荣也好或者它的输出影响力,它是一个经济影响力的结果,我们现在正处于经济崛起时期,文化复苏的过程中间,艺术在里边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艺术家应该在里边扮演什么?政府应该扮演什么?

刘大为:你这个问题也很重要,我们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这是一个大趋势,在这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各方面的交流都会频繁,包括文化,相互的影响、渗透、融汇会越来越摆到我们的面前,但是这个时候更应该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示到全世界的面前,我们也要自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从政府有关部门,艺术家,民间团体和整个社会都要努力。我们要认清这样一个形势,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大支持,艺术家也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具体到我们美协,也要在当前世界文化的频繁的交流当中,尽可能的努力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展示到世界各国人民面前,让大家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经过各种努力把我们的好东西拿到世界各国去展示,让他们更了解中国的艺术和艺术家。

就像你刚才说的,为什么对中国古代的了解比较多,对特别前卫的东西了解也多,对我们国内的主流或架上美术知之甚少。比如我们有一年全国美展在日本展出,中国画表现的一个人物画题材,日本的很多艺术家都叹为观止。中国画的表现能力并不差,很多一些细微的刻画不比一些油画表现能力差,他们都很惊叹,但是这些作品就是在日本的一个城市大家看到了,其他的世界各地的观众都没有看到,缺少一种展示的机会。

当然现在世界上进入一种当代艺术的状态,对现当代艺术大家的认知各自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尽可能的把好的作品都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去认识、了解。因为当代是一种世界各国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对艺术的看法、评判有各自的标准,这个时候或许需要建立我们自己的评判标准,不能跟着别人后面说。建立我们自己的评判标准,这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用传统表达开放的世界

朱文轶:您说的很重要,整个文化影响力会包括两个动作:一个是要更加走出去;第二要回到艺术本体确立我们的标准,我们的艺术到底是什么样的艺术,什么是好的艺术?我们怎么用中国传统的东西表达更开放的一个世界?更开放的观念?

我们也看到从20世纪开始,中国美术有几个比较大的趋势。以徐悲鸿和林风眠为代表的“中西融合论”,以齐白石和黄宾虹为代表的坚持中国传统美术的道路,潘天寿又提出“中西美术要拉开距离”。而这些“融合”大体上都还是指把西方绘画的技术技巧融合进来,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际上因为市场发育,西方标准的输入,中国艺术大多则追求的是“被融合”了。这些分野和不同的取向,您怎么看?怎么来看这样的融合和我们文明自主性的东西?

刘大为:任何国家先进的东西,好的东西都值得其他民族相互学习,我们实际上从西方的科学技术甚至文化借鉴不少好的东西,才使我们的经济得以发展。科学技术的某些进步这是不容否认的,包括文化艺术,现在各种文化创新的观念,各种艺术形式的探索,我们都从国外吸收不少非常好的东西。而且我们中国文化正是在汉代融汇佛教艺术,南北朝结合各民族艺术,少数民族艺术,唐代吸纳西域文化,明代海上丝绸之路,不断的融汇贯通之后的集合。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更掀中西文化通汇之高潮,我们在不断地吸收,丰富我们自己。直至文革出现文化的断层,割裂了我们的传统,也阻碍了对外文化的交流。到80年代以来的一二十年我们经历了西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世纪,各种思潮各种风格各种观念如潮水般涌入,冲击着也丰富着我们的艺术。我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充实。我的绘画也是在中国画的基础上加强了如色彩、造型、当代的构成,使其更具有时代性,我也会从西方的很多现代艺术当中吸收有价值的东西。

各国艺术,现当代艺术都有它非常优秀的东西,我曾讲过,对外来艺术不是一味地去照搬,也不是一味地否定,我们一定要学习各种文化中最好的东西,优长的东西,来丰富、充实我们自己,这才能致力于世界艺术之林,才能使你的文化不断地丰盛,我始终是这种观点。

这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借鉴各国优秀的文化,但是关键是要继承并创造我们的艺术文化,使我们的传统艺术能够适应时代的审美,能够在新时代创造出好东西,这是应该提倡的。

朱文轶:我们有一个文明的主体,在这个上面不断地吸收。现在恰恰有一个现象实际上有一些割裂,每一个形成了很多体系,过去说市场体制、市场标准形成的观念,以一个标准在创作,可能传统的体系在创作,西方话语权又是一个体系,这几个体系很难融合。

刘大为:这个是正常的,每个艺术家的艺术个性,他对文化艺术的认知,跟他自己的修养、境界不同。这都允许,现在是很开放的一种艺术创作环境,我的观点是不断地继承和吸收、开拓和创新。

因为我年轻的时候是学西画的,研究生又学国画,自然而然的会接受中西的交融。有的艺术家主张要坚守传统当然很好,我认为坚守的同时要不断地丰富。有的人完全愿意学习一些现代的东西,我觉得也可以,尤其是年轻人,他对新的事物很敏感,很愿意吸收一些新的东西。但是有一点要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个不能丢,要在世界的进步当中,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发展当中体现我们中国的文化精神,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这是我作为一个艺术家,以我自己的艺术创作、对艺术发展的认知,所谈的一些感受。

朱文轶:美协能不能让所谓体制外、体制内的力量更好地资源整合?

刘大为:这个很重要,这也是我在美协这么多年工作的目标之一。我们始终坚持为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服务,将各种资源整合并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和文化氛围。全国的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中兼容并蓄,各个流派、各种创作风格的艺术家相互借鉴,相互理解,在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的格局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不断地认知自己的民族文化,也不断地认识世界文化。

朱文轶:最后一个问题,您最近有一段话在微博上被转得非常多,几千次,您说“艺术品是要给大多数人民群众看的,这个原话是不是这样的?不是艺术家挂到自己画室自己看,作品是要跟人民大众见面的,如果你画的东西谁都看不懂还强词夺理说这个是给少数人看的,实际上是反艺术、反社会的?”

刘大为:后半段没有说过,不是我的讲话。我是这样讲的,我说:“社会分工不同,艺术家是用艺术创作,用艺术服务于社会,就像农民种粮食给大家来解决吃的问题,工人生产的服装给别人穿、工人生产汽车给大家开……艺术家干什么?你的艺术品也要为社会服务。艺术家的责任就是你生产的艺术品也要为社会服务,要求别人为你服务,你也要为他们服务。” 艺术家的作用可能没有那么直接,但终归你创作的作品是要面向公众走向社会的。当然如果有的艺术家坚持说是为了自己创作,或只是给少数人看的,那是他个人的自由。

朱文轶:谢谢!

 

(责任编辑:孙石磊、鲁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