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谊:艺术新旧不重要,  好坏才是关键--书画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收藏

靳尚谊:艺术新旧不重要,  好坏才是关键

高素娜

2013年01月14日09: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 高素娜

  我们当前的油画是从古典主义直接过渡到后现代和当代的,这对于中国的艺术生态是缺失的,因此我们必须要补上这一课。

  中国社会很长时期受激进思潮影响较大,普遍有急躁情绪,但搞建设、做学问就需要慢下来。现在要扎扎实实做学问,不能再使劲往前跑了,再跑就要摔跟头了。

  2012年12月26日,靳尚谊78岁生日。这一天,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设立的“靳尚谊专项基金”正式成立。专项基金将每年定期资助青年艺术家出国考察、深造,并将推荐其中的优秀者参加研究性的个人展览,参与国内外各种艺术交流活动。

  作为基金的启动资金,靳尚谊捐献了其最新创作的油画作品《培培》。在当天的专场拍卖会上,经过几十轮的激烈追逐,《培培》最终以505万元成交。詹建俊、钟涵、闻立鹏、邵大箴、宋惠民、张祖英、杨飞云、闫振铎、潘世勋等靳尚谊的老朋友、老同事、学生们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作为中国油画的领头人,靳尚谊的每一次“动作”都被艺术界给予某种诠释,从而被解读为某种动向。“靳先生的义举,将为中国油画界做出榜样,让艺术家们更深入地思考艺术何为,这对年轻人是一个重要启示。”杨飞云说。

  靳尚谊在中国油画界的地位不言而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靳尚谊在游历欧洲诸多艺术博物馆后,将欧洲的古典油画技法引入中国。他创作的《塔吉克新娘》,不仅开启了中国油画的新古典之风,由此提出“要为中国油画补课”的主张,更是激发了中国艺术家向西方古典大师学习真正油画的热潮。30年间,靳尚谊创作了数量众多的肖像画佳作,从《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塔吉克新娘》、《青年女歌手》、《晚年黄宾虹》到《惊恐的妇女》、《培培》等,他在艺术生涯的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特征。而他的每一次尝试,也都被寓以某种文化切片的标本意义,作品中透露出的“蛛丝马迹”,不仅仅是他个人艺术追求的自然结果,更被认为是一种崭新的学术动向。

  如今,古稀之年的靳尚谊再度发力,他通过对中国当代艺术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又一个学术命题--中国艺术要补现代主义这一课。他身体力行,从古典的作品和造型出发,进行了现代性和当代性的探索,而《培培》正是他这一探索的最新成果。

  “时隔30年,两种补课说,反映了靳尚谊先生对于中国油画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的不同认识,而他自己则是一位亲历亲为的践行者。”中央美院教授余丁说,“前次补课倡导了古典绘画和古典精神,是对于美的启蒙;今次补课倡导现代主义绘画与现代精神,是对绘画之为绘画的启蒙。作为一位卓有成效的艺术家,靳尚谊先生敢于变法创新,并将变法之作捐献给基金会鼓励年轻艺术家们的创造,实乃中国艺术后辈之大幸。”

  美术文化周刊:艺术界认为《培培》是您向现代主义绘画风格转变的创新之作,也有人说是您的“衰年变法”之作,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靳尚谊:其实我的改变与现在的中青年艺术家不同,因为我这几十年大量研究的是传统绘画。我从上世纪80年代快50岁的时候才开始画古典主义,才接触到西方15、16世纪的艺术,这对于西方人来说是非常老的传统,但对于中国人却是新的。我们国家所谓现代油画的概念,是从19世纪的现实主义到印象主义这一段时间,西方20世纪的油画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当代了。

  我在《培培》之前的一些作品已经带有了些许平面感,《培培》只是平面化得更彻底一些,画面更加单纯,在色彩、线条、结构、语言表达上更加追求画面的形式因素。我现在所谓的变法,是现代风格更加明显了。《培培》是西方早期的现代,马蒂斯式的现代,莫迪里阿尼式的现代。

  美术文化周刊:现代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靳尚谊:从视觉上简单讲,现代主义就是平面化,这是美国理论家格林伯格说的。西方的现代主义始于印象派,从印象派起,西方的艺术家开始关注东方艺术,吸收东方的装饰性元素,注重画面的形式感,日本的浮世绘对他们影响最深,由此逐渐形成了早期的现代主义风格。如马奈开始注重笔触与色彩的堆积,马蒂斯追求色彩的装饰性,梵高摒弃了具有光影的画法,甚至包括毕加索在内,平面化成为一个潮流。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风格相比,现代主义的平面化不太写实,画面明暗减弱了,有了一种装饰性效果,一种形式美感。就像我们中国的文人画一样,画家开始讲究笔墨的形式感,以手中之笔抒胸中逸气。文人画就好比是中国的现代主义,它比西方早了200多年,这二者的发展路径是一样的。 下转第4版

(责任编辑:任文(实习生)、鲁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