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寨”时代的中国设计:首个“国家级”设计大展的野心--书画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收藏

“后山寨”时代的中国设计:首个“国家级”设计大展的野心

刘倩 何妍婷

2012年12月10日09:30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手机看新闻

首届中国设计大展开幕式 获奖设计师颁奖典礼

导言:“深圳是最尊重设计的城市,深圳也是最重视设计的城市。重视设计不仅仅体现在深圳是‘设计之都’,也体现在深圳对设计师的尊重,这种尊重不是仅仅尊重设计所带来的GDP的产值增长,而是对设计价值的尊重,对设计师创意劳动的尊重。”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国际平面设计联合会副主席王敏先生这样评价深圳,这或许也是大多数设计师喜欢深圳的原因,也是文化部将首届中国设计大展选择在此地举办的原因。

筹备了一年多的首届“中国设计大展”堪称“国家级的展览”,除了意喻文化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的直接参与外,也是深圳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设计之都”以来运作规模最大的设计项目。展览所包含设计行业的各个门类也前所未有,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和跨界设计四个单元,共展出作品700余件,搭构起中国当代设计的主体框架。整个展览由主体展览、外围展和学术活动等内容组成,带来一场设计界的头脑风暴。主体展览场地以深圳市民中心为起点,向北延伸至莲花山,最后转入关山月美术馆,整体展览面积达2.5万平方米。

首届中国设计大展 空间设计单元作品展示

首届中国设计大展 空间设计单元作品展示

设计大展的重新建构

政府部门的介入、组织结构的严密、评审过程的严谨、策展人形式的出现、作品门类的全面性和展览规模的庞大都让“首届中国设计大展”突破了设计行业任何一个大展的标准,展览的策划与筹备可以说是第一次对于中国设计现状的理性分析,并开始研究设计的学术问题。中国设计行业起步较晚,无论是展览还是奖项都没有能够持续发展的标志性品牌,各种历史原因也形成了设计行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同时整个社会对于设计师和设计创意的尊重意识极度缺乏,而改变整个行业混乱的现状似乎正是这个国家级大展的“野心”。

首届中国设计大展的前身来源于之前的深圳“全国艺术设计展”,而艺术设计展的大部分作品来源于艺术院校体系。或许是由于中国设计行业发展至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但却依然并没有出现一个大型综合展览,由于设计的种类多,管理体制上各有不同,所以以往的设计展大多围绕某一门类进行展示和探索,这种类型的展览虽然达到“精”和“深”的维度,但缺少设计行业间的交流,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设计领域间的相互跨界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迫切。

从设计的跨行业和跨学科的特点也造成了管理分散、发展方向不明朗的状况,文化部与深圳市政府决定介入组织建立一个关于整个设计行业的平台,并于2011年最终确定组织方式,在定位上重新思考并最终定为“首届中国设计大展”,展览征集作品也扩大至整个设计行业,主要包括平面、产品、空间与跨界等方面,展览真正开始筹备于2012年3月份,直到12月初的展览开幕共历时近十个月时间。

首届中国设计大展以“时代·创造”为主题,毫无疑问,主办方想通过设计大展强调设计与当下想结合,设计与创意想结合,大展中选择的参展作品都是08年至今与时代特别贴近的作品,也反映了当下设计领域的新生态和设计倾向。设计业是一个高度创新的行业,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展示中国设计的整体形象,揭示中国设计师的前沿思考,探讨中国设计的未来发展是本次“中国设计大展”要探讨的重要话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谈到创意变得的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它也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所以出现了“创意经济”的新名词,而创意则来自于不断的革新、来自于社会动态的发展,不断在设计中注入时代特色成为另外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此次大展的主要负责人,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介绍开辟这样一个新平台的不易:“办一个这样的展览非常不容易!过去我们在整合设计资源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少,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广泛地挖掘好的设计师和好的设计作品本身就是挺困难的事情,加上我们在‘鼓励中国设计创新,促进社会生活进步’的理念下选择这样的作品也有一个特殊的视角。”

对于主办方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资源的不足,诸迪介绍在展览的组织架构方面也做了新的尝试,吸纳了专业设计师的专业意见和操作方法。在组委会之下成立学术委员会、策展人团队和评审委员会,共同完成作品评选与展览筹备,“这几个不同的方面的组织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他们很好地合作并形成互相的补充,能保证展览的作品质量和总体学术定位”。

平面设计单元策展人之一韩家英对雅昌艺术网谈到:“过去国家办展览就是按照国家的理解来进行,但是设计师办缺乏影响力和规模,这两者结合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结合。透过这种结合选出来的一些评审团也是一个特别具有代表性的。”策展人作为民间设计行业的代表与官方合力共同推动行业发展的合作模式,也许预示着官方对设计行业的直接介入及设计行业的未来走向。

(责任编辑:潘佳佳、鲁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