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设计大展 跨界综合设计单元作品展示
首届中国设计大展 跨界综合设计单元作品展示
首届中国设计大展 产品设计单元作品展示
引导当代设计方向
一直以来,中国设计犹如自生自灭的小草,虽然生命力顽强,却未能引起官方足够的重视。随着创新产业的提升,设计作为软实力的标准之一,其地位日益凸显。近些年来,中国设计取得了很大发展,摆脱了一味追随西方潮流的枷锁,逐步走出了“模仿”、“山寨”的阴霾,积极探寻原创设计的出路。其所呈现的新面貌和重要性,逐步获得国家管理层对中国的设计价值的认同。这次展览作为文化部第一次介入的大规模设计类展览,对设计行业注入了强心针。
参展的作品均是2008年以来所创作的作品,不仅充分地呈现当代设计的整体形象,也对探寻中国未来设计指明方向。不难发现,这次参展作品的一大特点是更加关注设计背后的理念,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诸迪对此发表了他的看法:“整体形象的判断,对于看待中国设计现状,看待其未来发展方向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文化部办这个展览更多的是在设计基本的本体语言基础之上,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内涵、导向性,还有在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对社会的贡献,我想这是跟很多其他门类设计展览有很大的不同,不管是主题上还是视角上所体现的导向上都有一点不同,所以这一点上也是一个新的尝试。”
中国设计大展主张以中国的设计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前几年,中国设计师还处在一味跟随西方的潮流中,但西方的设计在中国落地时并不能充分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这几年,中国设计行业进入反思阶段。展示于跨界综合设计单元的《00:02:42与海》作品,把纸变成灯变成椅子,变成组合性的屏风,把传统的纸的用途应用在技术层面,创意打破了对纸的传统观念,属于传统文化的再生,传统和创新的结合,探寻着属于中国的当时设计。多位策展人在接受采访时不约而同的谈到了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与策展人更关注的是设计本身对于社会、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及设计与实用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在多年来的中国设计发展状态中,“中国形象”的建立和对于传统文化元素成为设计行业的新话题。
或许从首届中国设计大展中能够感受到中国设计在逐步自信起来。这次的大展作为一个实验平台,提供了第一次的尝试。虽然这次展览没有顶尖国际设计师的参与,也没有看到非常前卫的设计作品,但这次展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设计的面貌。虽然中国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后山寨”时期的中国设计依然困惑,中国设计任重道远。
诸迪副司长向雅昌艺术网介绍从文化部的角度来看正是希望在一个更加宽泛的平台上呈现中国设计的整体形象。或许行业标准的建立在目前看来似乎只是一种希冀,但诸司长认为中国设计整体形象的呈现能够让业内清晰的看到中国设计的现状,同时也能明朗设计行业的发展方向,文化部介入设计大展还希望能够在设计基本的本体语言基础之上更多地看待文化内涵,多方面具有导向性。但是诸迪谈到从展览确定到筹备到完成的近两年时间里,所有模式依然还是一种实验和熟悉的过程,同时在这其中也留有些许遗憾,也不能不完全说最初的想法都得意实现,很多主张也不能够在这个展览当中得到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