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蟾曝父亲刘海粟办学的艰辛往事--书画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收藏

专访:刘蟾曝父亲刘海粟办学的艰辛往事

郭雯

2012年12月10日09:29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手机看新闻

刘海粟女儿 刘蟾

(雅昌艺术网 郭雯)2012年12月8日是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庆日,其前身是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这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美术学院。1912年,年仅16岁的刘海粟在上海乍浦路7号创办了上海美术学院,后几经变更,改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如此年轻的刘海粟是如何创办上海美专?在创办中,他又经历了怎样的挫折?他为何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创办学校?为此,本网记者采访了刘海粟女儿刘蟾,她为记者讲诉了父亲创办学校的经过和那些艰辛的往事。

要艺术,不要钱

“父亲是一位注重教育的人”刘蟾在讲到父亲刘海粟与上海美专时感慨到,“他从小读四书五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他很早便开始意识到要学习西方艺术,吸收西方艺术的精华,发展我们自己。他喜欢画画,也不懂得赚钱,所以他一心只想着用艺术提高人们的修养,尤其是在名不了聊生的那段日子里,更要用艺术解放思想。”

刘海粟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封建家庭,幼时的他非常调皮,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但是他很早就在艺术方面显露出天赋,经常走到哪就画到哪,只是那时候谁都没有发现这一点。后来,其母亲身体不太好,为了给家里冲喜,找了一个他并不喜欢的女子结婚。因为不满家里的安排,他只身来到上海,在周湘门下学习当时最实用的“西法图画”。学习了三个月后,他回家探望父母,但那时他已经被这个充满活力的大上海吸引,觉得上海才是他发展的地方,因此没过都久便又回到了上海,并开始创办美术学院。刘蟾说:“那时候很多人都不学习美术,都去学习设计啊,装饰啊,比美术要实用得多,挣的钱也多。但父亲觉得那不是艺术,当他在画册上看到西班牙戈雅的作品时,他激动地说‘那才是真正的艺术’。虽然我们中国人用的是毛笔,但我们也可以这么画。于是他就和乌有光等人开始创办美术学院,他希望能给艺术家创造一个平台。”

在那个还未接受西式绘画教育的时代,想要买石膏像、购置大规模的艺术教学用具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刘海粟跑遍上海大大小小的书店,翻看画册,学习西洋画法,然后回来自己设计课程,编写素描课本,还买制作颜料、画板的材料,回来自己制作,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刘蟾回忆说:“当时我祖父对我父亲很放心不下,他来到上海看到我父亲又要自己画画,还要教学生非常辛苦。但是我父亲坚持要自己做出点事情来,所以我祖父走的时候给了他一笔钱,让他用于办学,父亲看到以后很感动得流泪了,家里也不是很富裕,祖父年龄这么大还拿出养老的钱给他创业,他心理不是滋味,所以这也坚定了我父亲办学的信念。”就这样,对艺术的坚定,对艺术教育的执着一直支持着刘海粟,哪怕是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也要千方百计筹钱坚持办学。

后来刘海粟的办学理念得到了蔡元培的支持,他这一自由开放式的教学思想与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当然,据刘蟾透露,父亲有一位姑父屠寄与蔡元培认识,因此刘结识蔡是否有其姑父为其引荐,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蔡元培确实被刘海粟的艺术教学思想所震撼,他没想到这么一个来自小城市的年轻人从未出过国,却已有如此先进的思想,已经很了不得了。在蔡的帮助下,刘海粟于1919年前往日本考察学习,拜访了当时日本重要的艺术家藤岛武二、石井柏亭、松本亦太郎等。回国后撰写了《日本新美术的新印象》,由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出版。书中主要对日本的美术展览会和美术教育作了详细的介绍。日后的两次游历欧洲同样也都得到了蔡元培的支持。

因为蔡元培的关系,刘海粟有机会去北京学习,并认识了当时许多名人专家,如康有为、陈独秀、胡适、周树人、徐志摩等人。他把他们都请到上海美专做讲学。刘蟾说:“当时我父亲的学校是非常自由开放,没有什么限制,经过20多年积累由于宽松、良好的学术氛围已经培养了许多多元化的人才。那时候实行男女同校,开设裸体写生课,其他学校都不敢这么做,但是我父亲不喜欢束缚学生,希望他们可以自由发展。”刘海粟曾经声明:“美专只要能达到美专的目的,制度和办法都应以学生不受束缚、能研究真理为原则。”他这一弘扬个性发展的思想,促成了美专人才辈出。

(责任编辑:潘佳佳、鲁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