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吾亦愛吾廬——說說藝術圈的浮躁

陳文璟
2017年07月25日09:16 |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小字號
吾亦愛吾廬——說說藝術圈的浮躁

欸乃——也說藝術圈的浮躁

習主席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深入淺出,不僅對當今浮躁、淺薄的文藝現象進行了駁斥,更為中華文化的復蘇和發展做了最有力的背書。可以說,講話主要為我們點明了文藝方向,或者說確定了文藝工作者應該維護和堅持什麼樣的價值觀。這對我們進行文化學習和藝術創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人民網書畫頻道為此特意開辟一個藝術品評欄目——人民藝評,希望嘉賓可以坦誠布公地暢談文藝,探討如何落實主席的文藝講話精神。欄目平台的搭建,自然缺不了諸多先生的大作,我的文字不過是拋磚引玉的開始,是真正的“微薄”之力。

所以說“微薄”,並非認為自己的文字寫得不好,而是因為自古以來,畫家的地位本就低下,不僅畫家本人更傾向於文人的身份,社會大眾也多視之以工匠角色,那麼,作為美術史的研究者確實也不應該自持太高。雖然適逢盛世,藝術市場的繁榮讓藝術家有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力,但這不是藝術家們沐猴而冠的理由,畢竟在藝術圈無論如何地“呼風喚雨”,在社會上混得如何“風生水起”,猴子的屁股總歸是紅的。

藝術圈的浮躁一如猴子的屁股那樣令人厭煩,本來神聖高雅的殿堂裡充斥著低俗、虛偽,乃至奸詐陰險的算計,這如何不讓那些熱愛藝術的人有所傷感,乃至有所憤怒?我們當然可以借此批評畫家們為了金錢而沒有了生活目標和道德底線,作品自然會盲人牽瞎馬,引導大眾走入了藝術審美的死胡同。只是作為藝術市場的生產者,真正起主導作用的群體並非畫家,而是作為消費者的藝術愛好者。而且,畫家們的地位與過去時代有所不同,大多數人都有體面的身份,住著寬大明亮的房子,甚至大多數大咖們還是拿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但這才是我們所以要迷惑的地方,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浮躁?

《大學》有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我的導師也曾經在課堂上說:“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知止。”可惜當時在座的幾十位博士生大多沒有能聽進去。畢竟考上了博士也不等於生活安定,工作還需要調增,房子還需要還貸,有的人甚至工作還沒有著落,怎麼知止?其實,即使存在擴招的現實,但考上博士的人真得會為生計發愁麼?究竟還是不滿足自己的現狀,需要更上一層樓而已。欲壑難填,一旦把人生的目的定義於追求物質名利,那麼浮躁就難以避免,因為物質名利的追求隨時都在變化,就像海水永遠會激蕩礁石,自然產生諸多的泡沫。

不過也就僅限於此。有潮水的地方才會有泡沫,真正的大海深處隻有海流。潮水看似凶猛,實則膚淺,轉眼即逝﹔海流看似簡單,實則厚重,生機勃發。於個人來說,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藝術愛好者,都應該有“知止能定”的文化認識,藝術家要創作出好的作品,藝術愛好者要真正體會藝術的魅力,如此一來,哪裡會有泡沫呢?而且,從文化追求上來說,浮躁和淺薄永遠不會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隻有厚重寬容,才能永恆。以前畫評者說宋代范寬畫山腳厚實,宜子孫,近千年過去了,范寬的畫果然成了經典﹔元代盛子昭的畫很漂亮,討畫者絡繹不絕,吳鎮偏偏說五十年后,不見爾等。

當然,泡沫和海流都是客觀存在,都有各自的價值,只是人生的追求應該限定於永恆的存在,而非過眼的雲煙。藝術家的創作也是這樣,跟著潮流起舞,他永遠成不了潮流。畫廊老板實則最看不起跟風打假的畫家,認為是一種炒作。我的一位朋友就這麼認為,他說:“要是市場上真沒有他的假畫了,他又該著急了。”所以,我們排斥浮躁和淺薄,並非一定要徹底消滅之而后快,那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需要做的也是希望作為藝術欣賞的主體的人民群眾,能“親賢臣,遠小人”而已。畢竟一幅畫也價值不菲,無論是買的還是送的,你總歸要禮尚往來地付出相應的回報,若是入不敷出,長此以往,那家底再富裕,也撐不住啊!至於藝術家們的浮躁,究竟是皇帝的新衣,一旦人民群眾認清了浮躁的本來面目,自然就會棄之如敝屣。也就是說,藝術圈的浮躁來自於社會各個部分的不安分,都想著越俎代庖,多拿一份報酬。可是你拿了別人該拿的那部分,別人怎麼生活呢?最終的結果隻能是你爭我奪,混亂不堪。於是,有人說藝術圈宛如榮國府,也就門口的那兩個石獅子,“藝術”這兩個字比較干淨。這真是太尷尬了!

習主席說:“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藝術家唯有此等定見,才可以達到“知止”的文化境界。比如陶淵明,他“真”誠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當官,干脆地回家做一個耕地讀書喝酒的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有職業操守,不尸位素餐,結果,他的一言一行,幾乎成了文人的一種理想,“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其不善哉!美哉!(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研所研究員)

 

(責編:赫英海、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