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乃——也说艺术圈的浮躁
艺术圈的浮躁由来已久,历代皆未能免。我们之所以觉得当今的艺术圈更加浮躁,还要归功于信息社会的高科技手段,不仅让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子,更让太多的浮躁和浅薄毫无遮掩和过滤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是以我们会有除之而后快的迫切情绪。此外,艺术媒体需要噱头,广告效应追求的是让消费者无理性、无意识的消费,加上在艺术圈能“呼风唤雨”的人大多神通广大,则最终展现出来的媒体宣传自然充斥着浮躁和浅薄。古人说君子德风,小人德草。谎言说上千遍就可能成为真理的虚影,何况媒体平台在内的诸多信息渠道都在扎堆跟风、推波助澜?
其实,人身上必然有病毒,动物身上必然有虱子,艺术圈中必然会有炒作、造假、追名逐利等种种浮躁。有些人将其归咎于社会的尚金主义横行,艺术市场的官本位现象,乃至形而上到中华民族失去了文化信仰,这些研读都很有道理,却不能解决问题。只要打开电脑,搜索下“艺术圈的浮躁”,我们就会发现往往是惯于炒作包装的画家一本正经地在谈专业,惯于巴结官吏的画家义正严辞地在谈节操,艺术评论家、收藏家、鉴赏家和艺术爱好者大多也是如此,都在一本正经地为了牟利参与造假、炒作、投机等等。这种情况确实让热爱艺术的人不免头疼。
但是,完全不浮躁的艺术圈也不好玩、没活力。倪瓒当年被索画的官吏用鞭子抽打,一声不吭,因为“开口便俗”。作为文人,倪瓒可以追求不俗,但老百姓要吃饭,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哪一样不是俗务?如何在两者之间平衡,令不俗的可以为俗世服务,令通俗的有机会提升审美境界,这才是正道。何况若没有愚蠢的索画官吏,怎么会成就倪瓒的清名呢?
所以,与其分析艺术圈的浮躁现象,莫如将重点落实在如何使其能为文化的完善和发展服务上。如果我们不把艺术圈的浮躁作为干涉或者限制别人艺术自由和权利的借口、牟取私利的工具。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浮躁泡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仅可以通过它审视艺术圈的健康状况,甚至可以使之成为活跃市场,督促画家继续进步的存在。
在我而言,要做到这点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字:让。
对艺术家而言,“让”就是要“当仁不让”。艺术家不要被文化艺术之外的因素所干扰,不要走终南捷径,要坚持艺术理想,恪守艺术规律,在笔墨上讲究“担夫争道”的潇洒,在气韵上落实“平淡天真”,在文化诉求上坚持“中正平和”,在创作态度上保持“解衣般薄”。如此这般,又怎会发愁不出艺术大师?而这样的艺术家越来越多,就会形成一种以道德品质,精神品味审评文艺水平的风气,艺术圈的浮躁也就无伤大雅了。
对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而言,“让”就是礼让。富贵骄人,有国者失其国,有家者失其家。现在的收藏家动则以艺术家的衣食父母自居,嚣张跋扈,甚至会指导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这不仅肤浅,更是招惹祸端是非的根源。和气生财,礼让世家,这才是真理。儒商明白这个道理,不仅出资赡养家乡的鳏寡孤独,培养有才华的后生,更能落实自己的文化责任,流芳百世。当年扬州大盐商马氏兄弟即是如此,若无“小山玲珑馆”,又哪里会有扬州一个时期的文艺繁荣呢?
对社会大众而言,“让”的真义就是包容。艺术圈的浮躁确实不好,但在一个包容平和的大环境中,它实则也可以是刺激艺术圈产生活力的沙丁鱼,也可以是藏医院的医生观察的病人尿液。藏医可以通过尿液的泡沫诊病,不用抽血,不用ct,不也很好吗?我们个人的视野太窄,许多的文化泡沫还是交给历史长河去冲洗。这大概就是夫子“予欲无言”的本意吧?
或说“让”字说过于玄谈虚妄,举国争利,你让他不让,让了你必死无葬身之地?其实,如上所述,我所说的“让”的真义有三个层次,一是礼让,二是包容,三是“当仁不让”。其中有浩然正气,有清风明月,有贫贱富贵,所要求的不过是“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的人生态度而已。当然这是形而上的说法,至于具体的操作,针对性的研讨,尤其是媒体平台如何建立正确的机制调控艺术圈的浮躁,则是形而下的存在,两者都很重要,限于篇幅,此篇仅止于谈“让”。
事实上仅此一言,人若能贯彻言行,也足够应对艺术圈的浮躁了。昔者黔娄之妻有言: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对这样的人来说,一念清净而世界清净,整个天下的浮躁都不存在,艺术圈的浮躁又算得了什么?
真是“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此中真意,会者本不需多言。(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研究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