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絲路明珠:克孜爾千佛洞的美麗壁畫

2017年01月26日08:57 |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小字號

克孜爾千佛洞

探秘絲路之上的“史詩級”洞窟:麥積山石窟造像

克孜爾千佛洞是克孜爾石窟的別稱,與著名的莫高窟同享“中國四大名窟”美譽。克孜爾石窟始鑿於東漢,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佛教石窟。很多人都聽過莫高窟,但沒聽說過克孜爾石窟,而事實上,克孜爾石窟比莫高窟早了整整三個世紀,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傳承關系。

西域佛國遺址龜茲古城遺址

克孜爾石窟屬於古龜茲國石窟群,是龜茲石窟藝術的發祥地之一。古龜茲國是唐代安西四鎮之一,著名學者季羨林曾經說:“龜茲是古印度、希臘羅馬、波斯、漢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匯地。”其石窟建筑藝術、雕塑藝術和壁畫藝術,在中亞和中東佛教藝術中佔極其重要的地位。據新疆龜茲研究院院長徐永明介紹:克孜爾石窟的位置十分特殊,介於敦煌石窟和阿富汗巴米揚石窟之間,對東西方文化起到了西融東傳的作用,是絲綢之路中極為重要的文化節點。他同時強調:克孜爾石窟在中國,研究在世界。

在漫長的歷史煙塵中,克孜爾石窟損壞程度較大,令人心痛,如壁畫上所有佛像左半邊袈裟均被剝走——因為它是金箔制成的﹔甚至整壁整壁的壁畫被人揭走……。可喜的是,克孜爾石窟本身的文化藝術魅力及歷史價值也使其在新的時期受到了高度的關注和保護。2014年,克孜爾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克孜爾石窟的200多個石窟中保存著1萬多平方米的壁畫。敦煌學的很多謎團,上溯到克孜爾,便能迎刃而解,尤其有助於改變國人對中國畫的誤解——以為中國畫只是文人的水墨畫。事實上,壁畫藝術同樣是中國畫的一部分,而且更為廣袤。

據有媒體報道,克孜爾石窟有大小洞窟251個,現存完整的洞窟有130多個,其中供僧侶巡禮觀像和講經說法的支提窟,即中心柱窟161個,供僧尼居住並作為禪室的毗訶羅窟61個,還有7個拱形窟和3個龕室。塑像和壁畫都在支提窟內,克孜爾石窟的主體塑像多已被毀,但保留下了1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包括佛像、佛經故事、動物和山水樹木、裝飾圖案和供養人畫。

克孜爾石窟裡的壁畫,跨越了古龜茲國佛教信仰從小乘向大乘過渡的漫長時期。藝術特色主要是中亞犍陀羅風格和黃金時期的龜茲畫風。這些融會貫通了東西方佛教藝術的壁畫,濃郁的想像力和故事性讓各種形象簡直像是活在岩壁上,呼之欲出。

克孜爾8窟北甬道內壁《龜茲供養人》

克孜爾第171窟《度樂神善愛犍達婆王(局部)》本圖表現的是佛度化樂神善愛的事跡。圖中右邊為善愛,正在彈奏箜篌,左邊為佛陀。樂神善愛演技十分高超,於是自恃傲慢,不理佛法。佛陀在涅槃前決定去度化他,於是化作一個樂神來到天宮,與善愛比試箜篌演技,其演技大大超過善愛。此時佛陀現出本來面目,善愛深感懺悔,於是皈依佛陀,聆聽佛法,並成為一名居士。

(責編:魯婧、董子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