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雕琢讓潮州蠟石煥發青春
《一路連科》榮獲2012年廣東(潮州)工藝美術展金獎。
潮安鳳凰水沖蠟石。
湘橋磷溪水吼水沖蠟石(此配對為潮州特色組合石)。
“黃龍玉當初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就名揚全國,甚至被稱為可以直接與翡翠、和田玉進行市場對抗的第三大玉種,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作為一種優質的雕刻原 材料進入了玉石市場。當成千上萬的被加工成手鐲、吊墜、把件和擺件的黃龍玉走入千家萬戶時,黃龍玉的名字自然就在黃蠟石這個大家庭脫穎而出了。”日前,潮 州蠟和黃龍玉的大玩家、廣東省觀賞石協會副會長陳偉華對南方日報記者坦承,潮州蠟石作為廣東最負盛名的黃蠟石,雖然已經歷數百年的玩賞和收藏,但是,其價 值前景還有待我們這一代人去好好挖掘。“重天然皮色和造型”的傳統經典玩法雖然永不過時,但是要更深度地去挖掘它的文化內涵,還必須在發展雕刻的方面去大 力推一把。
最近五年來,陳偉華成為潮州蠟石原產地第一個在雕刻方面吃“螃蟹”的傳統玩家。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認知到雕刻對於提升潮州蠟石的文化內涵和市場價值的作用后,這一數百年前就已經被文官富賈奉為珍寶的古老石種開始在玉石市場上“煥發青春”。
●南方日報記者 馮善書 圖片由陳偉華提供
數百年開發致潮州蠟石資源枯竭
賞石界流傳著“世界臘石數中國,中國臘石數嶺南,嶺南臘石數潮州”的說法。廣東的潮州蠟、台山蠟和紫金蠟已經被業內公認是全國蠟石家族中的豪門,其中又以潮州蠟石的賞玩和開發歷史最為久遠。
相傳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和晚唐宰相李德裕為代表的一批名宦碩彥到潮州任職時,就已經使當地的賞石文化開始孕育。尤其是到了宋代,在尚文輕武的大 環境下,潮州文官富賈中的賞石之風益盛,出現了像吳復古這樣的譽滿全國的賞石大家。吳復古與蘇東坡在收藏名石方面志趣相投,曾專程到登州採石,千裡迢迢運 回潮州居所供賞,引得同為石痴的蘇軾大為感動,特為吳復古創作了《北海十二石記》。
到了明清時期,潮州當地的經濟、文化獲得了進一步發展,涌現出來的賞石、藏石名家就更多了,其中以劉滎岩、吳六奇、鄭昌時、丁日昌等賢士對石界的影響最大,他們當中有的以名石傳世,有的則以文化著述在石史上流芳。
根據史載,潮州的賞石愛好者群體真正從官宦富賈逐步擴大到平民百姓,是從清末至民國初期開始,玩賞的對象則越來越多元化,包括當地的蠟石、海蝕石和廣東省 的英石和水晶等。不過,雖然玩家互相之間交流的石種非常豐富,但是潮州人最鐘愛的還是他們當地產的潮州蠟石。民國初年的許萬石,藏石極豐,相傳為了得到一 方潮州蠟石《玉玲瓏》,不惜花費800大洋——這樣的價錢在當時已經可以買到一座很好的大宅院。由此可見,一些極品潮州蠟石在當時就已經被玩家炒得價值很 高,甚至不亞於今日。
記者從楊樹雄主編的《中國潮州蠟石寶典》查閱得知,從民國中后期至上世紀70年代初,由於歷史原因,潮州的賞石文化在經歷前面數百年的穩步發展后折入低 谷,直到70年代中后期才趁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慢慢復蘇。到了90年末和21世紀初,隨著國內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全面進入大發展,賞石文化也伴隨著中國藝術 品市場雄雄崛起並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鼎盛階段。
隨著新發現的石種和石界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多,潮州人在奇石收藏方面的眼界越來越寬、品位也越來越高,一些在全國奇石市場上風生水起的石種,如廣西大化石、 雲南的黃龍玉、內蒙古的戈壁石、福建的龍江石、緬甸的樹化玉等,也早就成為潮州藏石群體追捧的對象。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像紫金蠟石等一些嶺南優質石種,也 是因為有潮州人的率先大舉進入而重新得到市場的重視。
在今天,賞石文化在潮州的大眾家庭中已經有了非常高的普及率。“因為身在潮州這樣一個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文化名城,很多市民潛意識都信奉著‘園林無石不 秀,書齋無石不雅,廳堂無石不華’這樣一句古話。”潮州蠟石大收藏家、廣東省觀賞石協會副會長陳偉華對南方日報記者如是說。
潮州蠟石品種多樣顏色鮮亮
從岩石分類看,潮州蠟石是一種沉積岩,也是變質岩、結晶岩,其主要成分為石英,即二氧化硅。隻要玩石的人都知道,在國內的奇石大家族裡邊,與潮州蠟石有著 同樣或類似成分的美石多如牛毛,廣為熟知的就有瑪瑙、玉髓、金絲玉等,僅僅是在黃蠟石這個家庭裡邊,其成員也為數不少,包括黃龍玉、台山玉、紫金玉等。這 裡邊,隨便拎一種出來,放到全國賞石界,都是如雷貫耳。
那麼,潮州蠟石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特質呢?
據廣東省觀賞石協會一位專家介紹,潮州蠟石具有多期次成礦作用的明顯特征,因而品種多樣,豐富多彩。“在品相和顏色方面,潮州蠟石的特點非常鮮明,與其他 同類石頭相比,其外部特征的辨識度是非常明顯的,行家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尤其是像荔枝紅這類潮州蠟石的特有品種,玩家是肯定不會看走眼的。”
地質學者根據透明程度和表面光潔油潤程度,一般會把蠟石分成凍蠟、膠蠟、晶蠟、細蠟和粗蠟等幾個品種。不過,潮州的玩家通常把潮州蠟石基本分為兩大類:普 通蠟石和凍蠟石。普通蠟石多屬天然形狀,石皮以蠟黃色為主。此類蠟石產量較大,整體並不完全凍蠟,不能作為雕件料,隻能直接原石觀賞。另有一類蠟石就是去 除石皮后通體凍蠟,屬稱凍蠟石(又稱凍肉石),它質地細膩如肉、晶瑩剔透若玉、色彩豐富似畫、燦爛絢麗勝花。既可以作為雕件料,也可以直接作為原石觀賞。
按表面石色,蠟石可分為黃蠟、紅蠟、黑蠟、白蠟、花蠟等品類,既有黃中透紅、黃中透白、黃中透黑,也有多色相透,以黃色蠟石最為多見,故蠟石又稱黃蠟石。 據廣東省賞石文化專業委員會理事、潮州市賞石文化協會高級顧問韓杰介紹,潮汕蠟石主要產區是潮州,該轄區位於蓮花山深斷裂帶上,種類多、花色多、且資源豐 富,產出的坑門有幾十處,主要分布在潮安縣的登塘鎮、磷溪鎮、意溪鎮、鳳凰鎮和饒平縣的樟溪鎮、浮濱鎮等。
推廣雕件挖掘新的文化價值
事實上,據陳偉華介紹,廣東省內的蠟石資源非常豐富,潮州、揭西、佛岡、韶關、清遠、台山、開平、電白等地均有蠟石出產,這些年,台山玉和紫金玉在全國市 場備受追捧,台山玉甚至已經成為玉石市場上非常有名的雕刻原料,其品相、玉質已經得到藏家的廣泛認可和接受,而紫金玉近些年的發展勢頭也很不錯,是潮州玩 家頗為重視的一個蠟石產區。
在他看來,潮州蠟石的優勢不僅在於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曾經受到韓愈等一大批古代文人、官宦和富賈的追捧和玩賞,在歷史文獻裡邊留下了大量的著述可供后 人追查考証,而且,潮州蠟石的質地、石色和品相在全國蠟石市場上也是最負盛名的。通俗來說,其外觀和內在特點都比較好,因而,既適合用於做純天然的觀賞 石,也同樣適合於用來雕刻各種擺件、把件或是首飾。“它的硬度可以達到摩氏6度至7度,我們曾經開過大量外表比較一般的潮州蠟石原料,發現裡邊的呈色和質 地都非常好,加上潮州蠟石本身比較通透、溫潤,因此做出來的雕件和擺件很快就得到了玩家和市場的認可。對雕刻加工行業來說其利用率非常高,是非常可靠的一 種雕刻原材料。”
不過,盡管對雕刻行業來說,潮州蠟石是一塊好料,但是,由於文化傳統的原因,其在雕刻上的開始運用卻是近幾年前的事。
據陳偉華透露,潮州傳統的玩石主要以水沖(天然)蠟石為主,以前玩家判斷一件石頭好不好,最看重的是它的質色,而對於經過人工雕琢的“作品”的價值,內心上是不太認同的。直到2000年后,當地的主流藏家群體才慢慢改變觀念,與時俱進。
記者了解到,陳偉華本人的帶動,對當地一些大藏家的觀念轉變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這些年,我投巨資買入了大批優質原材料,並請來一大批國內知名的雕刻大 師,創作出一大批精美絕倫的作品。”陳偉華坦承,當時在本地市場還不是很認同的情況下,這樣做是很冒險的。因為經歷數百年的開採后,潮州蠟石的資源已經瀕 臨枯竭,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都是一些老料,價格非常貴。幸好自己之前已經做過比較多的實驗,對潮州蠟石的物理性狀已經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所以才有這樣的信 心。否則,一旦不成功,不僅會損失大量的原石,而且要搭上一大筆的人工費。
事實証明,陳偉華的嘗試是成功的。他出產的一大批精品潮州蠟雕件一經展出,即在藏家中間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很多藏家都是在看到實物后,才逐步認同把珍貴 的潮州蠟石用於做雕件的做法。很多作品做出來,不僅不比黃龍玉和台山玉差,而且有了另外一種韻味。”一位廣東省觀賞石協會的專家對記者表示,正是有了陳偉 華“第一次吃螃蟹”的勇氣,接著便有了其他玩家的陸續跟進。
“這些年我們在大力推動潮州蠟石雕琢,通過雕琢來提升蠟石的文化附加值,並不是反對原有的經典玩法。”陳偉華坦承,“相反,通過我們在雕琢方面大膽而富有 成效的嘗試,讓更多人認知到了潮州蠟石的其他內在價值。前幾年黃龍玉發展最狂熱的時候,有些人對潮州蠟的市場價值產生了懷疑,甚至有些人把珍藏的幾多精品 拋售掉來買黃龍玉。這些做法都是源於對潮州蠟石的不理解。不理解自然就沒信心。事實上,經過這些年,我們讓市場開始認知到,潮州蠟石的價值前景是非常大 的。”
■人物小記
潮州蠟石造型技藝非遺傳承人陳偉華
走進凝華石館,雅致奇特的各類臘石讓人眼花繚亂,極具特色的潮州彩玉更是令人稱奇。主人陳偉華現為潮州蠟石造型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同時身兼廣東省觀賞石協會副會長、潮州市賞石文化協會副會長、秘書長。
他出生於古城潮州雕刻世家“琢玉軒”,自幼受文化藝術的熏陶,酷愛書法、盆景、奇石。1981年從南海艦隊退役后從事財政、金融、証券二十載,是金融界頗 有名氣的才子。2008年因祖輩留下的一塊蠟石激起對奇石的熱情,從而走上賞石、藏石之路,並在自己的商廈設立了凝華石館。經過6年來的不斷積累,藏石近 1000方,並藏有大量的潮州彩玉雕件,潮州蠟石雕件,台山玉石雕件,雲南黃龍玉雕件,潮州水沖蠟石,紫金水沖蠟石,雲南水沖蠟石,黃龍玉籽料,黃龍玉草 花等,在各地石展上多次獲獎。2009年,在潮州著名蠟石產地──登塘世田附近發現一種集質色於一體的石種(潮州彩玉),他大膽嘗試,與雕刻師共同研究探 討,採用各種雕法,巧妙俏色,率先雕琢出令人喜愛的作品,從此結束了潮州有石無玉的歷史。2009年,他還執行主編“中國潮州蠟石寶典”一書﹔2011年 應清遠龍湖奇石文化產業園之邀,擔任該園舉辦的黃龍玉石展主評委﹔2012年擔任該園舉辦的翡翠、黃龍玉、奇石鑒寶專家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