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儼少 巫峽清秋 190×485cm 1982年 (2004年中貿聖佳1980萬元成交)
李可染 快馬加鞭 60×84cm (2003年佳士得88.69萬元成交)
李可染 長征 1959年 (2011年嘉德1.075億元成交)
在當代中國畫壇上,能稱得上杰出山水畫代表人物的無疑要數“北李南陸”了,南派代表是指陸儼少,北派山水代表則推李可染。如比較陸儼少和李可染兩位的藝術風格及市場表現,不難發現,他們既有不少相同之處,也有很多不同之處,細細分析,值得品味。
崇尚傳統 功力深厚
陸儼少對傳統藝術主張“推陳創異、化古為新”,是一位傳統功力十分深厚的畫家。陸儼少早年曾觀摩大量歷代名畫,在繼承傳統方面,他並不一味大量臨摹古代名畫,而是採取多看、多讀、多記、多悟,細心揣摩。1935年,國民政府在南京舉辦第二屆全國美展時,陸儼少專程赴南京,花了一個多星期對歷代名跡朝夕觀摩,看這些作品的神氣,再看它如何布局、如何運筆、如何渲染,默記在心。陸儼少曾說:“熟看名畫三百幅,不會作畫也會作”。對古代名家,他崇尚元人王蒙的蒼茫,黃公望、倪雲林的洒脫,宋人范寬、李唐的厚重、堅拔的氣勢,明陳老蓮人物的高古、線條的流暢,董其昌的折趣,清石濤生拙的筆墨。而李可染對傳統藝術主張“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李可染少時考入國立杭州藝專,學習素描和油畫,並拜黃賓虹為師,后隨徐悲鴻到北平創辦美術學校。1942年,經徐悲鴻介紹,又拜齊白石為師。他對清代石濤也下過功夫,不過相較而言,陸儼少在傳統上下的功夫則要更多一些。
注重寫生 善於革新
陸儼少和李可染兩人都十分注重寫生。抗日戰爭爆發后,陸儼少舉家入蜀,輾轉於重慶、成都、宜賓、峨眉等地,並多次舉辦畫展。1946年,陸儼少全家乘木伐順江而下,歷時一個多月,飽覽了三峽一帶險山急流和奇麗風光,窺探了大自然的無窮奧秘;1947年在無錫舉辦個人畫展,大獲成功。而李可染則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可貴者膽、所要者魂”之精神,十出十歸,游遍大江南北,行程數十萬裡,他把畫室搬到大自然中進行創作,為推動中國畫革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時,兩人作為20世紀后期杰出的中國山水畫家,代表著當代山水畫的最高水平,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其中陸儼少的創作善於將雲水、江河、湖海的洶涌澎湃、浩渺彌漫之勢描繪得淋漓盡致,特別是表現雲和水的動感最為精彩,不僅筆墨淋漓頓拙,而且氣韻生動、神彩飛動,並創造出獨具風格的“陸氏雲水”。眾所周知,一般畫家構圖總是從大到小,陸儼少的構圖恰恰相反,別具一格,他曾說:“我一反此法,而是由小到大,筆筆生發,初無定稿,積小面成大面。在創作過程中,每或思路斷絕,形勢扦格,山重水復,終已無路,而轉折之間,柳暗花明,絕處逢生,又是一個新境界”。李可染的繪畫特點是從范寬、李唐、石濤、龔賢、黃賓虹等古今大師那裡汲取營養,又迥然不同。李可染從1954年與張仃和羅銘克服重重阻力,赴江南寫生,由此拉開了中國新山水畫變革的序幕。此后,以趙望雲、石魯、傅抱石、錢鬆嵒等為代表的長安畫派、新金陵畫派等也開始走向真山真水,描繪新中國日新月異的山川新貌,描繪新時代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李可染的作品多取材於江南與巴蜀名山大川,因而融鑄了他風格中的幽與秀。他的純朴、醇厚的北方素質又使其風格溶入了朴茂深沉,並將光引入畫面,尤其善於表現山林晨夕間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種朦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他在構圖布局上,往往很滿,有專家稱之為“豐碑式構圖”和“門板式構圖”;在技法上,積墨加積色,層層積染,塑造雄渾之勢,使他的山水清新、生動,具有真情實感,並形成了“黑、滿、重、亮”的獨特風格,使李派山水成為中國山水畫的一個裡程碑。
擅長書法 別具一格
李可染的書法早年曾學黃道周,重視整體結構與神韻,剛勁蒼秀又溫絢朴厚,靜而多姿,頗為耐看。陸儼少早年先從王同愈學詩文和書法,學書特別重視楊凝式、魏尤門二十品,據他在《陸儼少自敘》中回憶,在當時簡陋的環境中,“早上四時起床,磨墨練字,初學龍門石刻中的《魏靈藏》、《楊大眼》、《始平公》,后來也寫過《張猛龍碑》、《朱君山墓志》等。在一次書法評選中得過好評”。他的行草結體的奇縱變化,別出新意。
陸儼少和李可染兩人在世時作品就很有銷路,價格較高,兩人都有經典代表作存世。李可染的代表作有《萬山紅遍》、《長征》、《革命搖籃井岡山》等。陸儼少的代表作有《杜甫詩意冊》、《巫峽清秋》等。近年來,他們的作品市場價走高,充分說明兩人作品都經得起市場檢驗,也顯示了陸儼少、李可染繪畫獨特的魅力和潛力。
從藝術經歷看,陸儼少和李可染有所不同。陸儼少是上海嘉定人,他沒有進入美術學校學習,早年曾從海上名家馮超然習畫,為嵩山草堂入室弟子。他從“清四王”流派入手,走的是傳統一路,繪畫重視氣韻生動,對藝術創作有“三分字、三分畫、四分讀書”的認識。而李可染是江蘇徐州人,13歲從同裡畫師學習中國山水畫,但主要得之於生活感受。李可染少時考入蔡元培辦的國立杭州藝專,學習的是西畫,專攻素描和油畫,后又從事宣傳畫創作,又拜繪畫大師黃賓虹、齊白石為師。上世紀50年代專攻中國畫,並游遍大江南北,到大自然去寫生,並在寫生中創作。
此外兩人擅畫作品題材和形式不同。李可染以畫紅色題材著稱於世,陸儼少以畫杜甫詩意及山峽風光名世。李可染擅長畫宏幅巨制作品,而陸儼少畫大幅作品有鬆散之弊,不過卻很擅畫小幅作品,尤精手卷、冊頁。從目前市場上看,李可染的作品總體要比陸儼少的市場價格略高,其書法作品動輒數十萬元,精品以數百萬元計;繪畫作品價格動輒數千萬元,大幅精品以億元計。目前,李可染的作品拍出億元大關的達5幅,最高的是《萬山紅遍》(2.9億元)。而陸儼少的書法精品一般在10至50萬元之間,過50萬元價格的鳳毛麟角;繪畫作品突破3千萬元的在10幅以內,過億元的沒有,可見目前市場價格相較李可染的低一些。從這些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各自的藝術特點及在市場上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