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筑,體現一種素雅、厚朴、寧靜之美,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建筑消失了,曾經的文化與美好,隻能在照片中追尋雪泥鴻爪了。
瓦房,因以瓦蓋為頂而得名,漢族傳統民居建筑。在中國傳統民居建筑中,佔據重要地位,流行於全國。
不論紅磚碧瓦,還是青磚青瓦,都能感受到素雅、古朴、寧靜、厚重的美感。
中國傳統的瓦房很早就出現了,最初主要出現於寺廟、宮殿等建筑中,使用價值高昂的琉璃瓦,直到宋元時期,瓦房的用途才漸漸拓展到民間,至明清時期開始盛行。
傳統瓦房建筑具有防腐、通風、採光等優勢,瓦片層層疊疊地鋪在坡面上,形成了利於空氣流通的縫隙,使得整棟屋子冬暖夏涼。
房頂屋脊上,能工巧匠們通常會裝上形態萬千的形如鳥獸魚等飾物,美觀大方又富含寓意,頗具中國傳統文化氣息。
古朴大氣的北方,一磚一瓦見証他的千年輝煌與滄桑。
煙雨痴纏的江南,白牆黑瓦將心事溫柔訴說。指縫纏繞間,驚艷了誰的時光?
嘆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建筑消失在城市化的進程中,也許,昔日那些美麗,隻有在回憶中去追尋了。
(責編:潘佳佳、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