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梨獨板大翹頭案
紅木制品市場景氣指數創19個月以來新低 匯率波動令行情雪上加霜
“腰斬”之后還有“膝蓋斬”——8月19日,中國紅木委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紅木市場形勢報告》顯示,我國累計進口紅木45.51萬立方米,同比減少62.37%﹔進口額5.65億美元,同比下滑65.99%。
此外,全國紅木制品市場景氣指數(HPMI)2015年7月份數值為90.3,同比下滑27.8%,環比下滑5.3%,創該指數發布19個月以來的新低,近期的匯率波動更令行情雪上加霜。
文、表、圖:廣州日報記者郭曉昊
一級市場:
上半年原木進口
均價降一成
紅木行情跌入了“冰點”——中國紅木委8月19日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紅木市場形勢報告》顯示,我國累計進口紅木45.51萬立方米,同比減少 62.37%﹔進口額5.65億美元,同比下滑65.99%。其中,進口原木37.07萬立方米,同比減少64.24%﹔進口額為4.58億美元,同比下 滑68.15%。上半年原木的進口均價為1236.8美元/立方米,同比下降10.93%,進口鋸材也量價齊跌,行情處於“腰斬”狀態。
毫無疑問,一級市場行情已跌落谷底,可沒想到“地板”下面還有“地下室”——中國紅木委發布的全國紅木制品市場景氣指數(HPMI)2015年7月份數 值為90.3,同比下滑27.8%,環比下滑5.3%,創該指數發布19個月以來的新低。相關數據顯示,上個月行業新訂單同比下滑11.7%,環比下滑 6%。產量也隨之持續走低,反映出紅木市場終端消費不振給行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下行壓力。值得注意的是,行業就業率同比下滑近60%,這意味著訂單和開工 量不足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很多小廠關停,或者事實上處於停工狀態,因為上游不敢接或者周轉資金不靈,來自終端的訂單又寥寥無幾。”行家謝先生說道。
流動性的持續萎縮必然無法支撐高價。七月份市場紅木制品價格指數為65,同比下滑34%,環比下降5%。記者了解到,市場主流紅木制品如檀香紫檀(俗稱 小葉紫檀)、盧氏黑黃檀(俗稱大葉紫檀)、交趾黃檀(俗稱大紅酸枝)、大果紫檀(俗稱緬甸花梨)和刺?紫檀(俗稱非洲花梨)等價格均出現了5%~10%不 等的下滑,以價換量成為目前商家營銷的主要策略。有商家表示,現在大家都是以清庫存為主,尤其是部分品種的家具材,基本上能清倉的都盡量清倉:“割肉也罷 了,現在源頭採購處於停滯階段。”
焦點關注:
匯率波動推高商家進貨成本
相比之下,刺?紫檀由於仍 存在一定的剛需量,近期跌勢沒有南美鐵木豆那樣厲害。行業網站“木材王國”就有分析稱,現貨流通速度放緩,資金壓力與日俱增,隨著下游廠家需求的放緩,木 材清庫存壓力與日俱增。“雖然有行家預計金九銀十之際,家具廠商會有補倉的舉動,但是從當前的市道來看,即便是補倉,也是杯水車薪。面對遲遲未能消耗的庫 存量,木材商資金面的短板將凸顯出來,因此不排除一些商家繼續做出拋盤的舉動。”雪上加霜的是,近期的匯率波動直接推高了商家的進貨成本。“作為進口大宗 商品的木材受到的沖擊非常明顯,而行情不景氣時買賣雙方對價格又非常敏感。”謝先生認為,盡管各地房地產市場總體呈現回暖跡象,但利好並未很快傳導到紅木 制品等高端消費領域。
因此,發展低端紅木制品、以價換量成為當前一段時間內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策略,而當前的紅木原料進口形勢也將預示著未來幾個月內的紅木制品市場難有大的改觀。
二級市場:
頂級明式家具仍受寵
一級市場的紅木家具似乎落到了很尷尬的境地,但在二級市場中,頂級明式家具似乎依舊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今年3月,紐約佳士得上拍美國著名古董商安思遠舊藏。57件拍品全部成交,總成交額約合人民幣3.81億元,拍賣價格最高的“明十七世紀黃花梨圈椅一套 四張”,以968.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011萬元)成交,成交價超最低估價12倍,創下黃花梨家具拍賣的世界紀錄,買家為中國藏家。如今,被看做可比 肩安思遠舊藏的一批頂級明式黃花梨家具將現身我國香港秋拍。
記者觀察發現,內地一線拍賣行在黃花梨拍賣方面的建樹不大,去年北京保利 “游藝——‘大家之家’當代古典黃花梨家具集珍”專場才是內地首個此類專場拍賣,與品牌商合作,拍品帶有一定的現代設計感,且較為罕見地採用了無底價拍賣 的方式,帶旺了人氣。拍賣業內人士分析稱,由於明式家具精品多為海外藏家所有,市場上流通量較小,這批生貨估價不會太低。“紫檀無疑是明式家具中的翹楚, 但在今年春拍安思遠專場效應的帶動下,精品黃花梨家具或將成為最早到來的香港秋拍熱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