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宅,您可能想到的是陰森恐怖的鬼故事,然而在現實中,古宅已經躋身收藏品的行列,而且成了富豪們眼中的搶手貨。拆裝出售、買賣遷移、異地重建,一套古宅從此“背井離鄉”,變成了特大號的私人藏品,無數投資者還想利用古宅獨特的文化價值裝點新興的樓堂館舍。分析人士提醒,真正有價值的古宅有可能達到文保標准,私下購買容易觸及法律問題。
民間藏家、國際大腕均瞄上中國古宅
國內私下交易古宅並不鮮見,而在今年4月,“一棟明清古宅將在美國網站上拍賣”的消息引起了外界關注,公然在國際市場上買賣古宅實屬罕見。據介紹,這棟建筑佔地9000平方英尺,長147.6英尺,寬66英尺,來自江西贛州。整棟古宅原定於4月18日在美國liveAuctioneer網站上拍賣,起拍價是298萬美元,對它的估價為698萬美元-960萬美元。最終在中國民間志願者的壓力下,拍賣古宅的信息悄悄下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涌向安徽、江蘇、浙江鄉間的那些建於17、18世紀的古村落,將一座座古宅變成了狂熱的金融產品。一場聚斂財富的“拆村運動”在江南的山野間掀起。在這場聚斂財富的“拆村運動”中,有的一人收購了200多套古民居﹔有的純粹出於收藏愛好,但並非所有人都真的將收藏與商業分離。玩著玩著,商業的洪流裹挾著文化,蛻變為高端投資。在江西、安徽的一些地方,連保存狀況一般、興建於民國時期的民居建筑,市場價格也已漲至三四十萬元一套。清代的古宅則有出價數百萬元一套的。例如浙江東陽一套古宅,佔地810平米,叫價380萬元。在浙江義烏,不少投資者深入浙江、安徽、江西的鄉間,在那些面臨拆遷的古村中搜尋有收藏投資價值的古民居。一旦發現老房子就買下來,整體拆遷至異地,或存放於倉庫,或進行重建。
據稱,影星成龍早在20年前就收藏了十間古建筑,其中有7間明清兩朝的古屋及古戲台等,有200年到400年的歷史,材料多為紫檀木等名貴樹種。這批老房子購自安徽,被拆散后先運到蘇州修補,最后運到香港收藏。從2003年開始,上海大溪藝術品投資中心董事長邱學凡就熱衷於收藏古宅,這位“玩家”目前收藏了8套來自江蘇等地古鎮的古民居。如今,邱學凡開始轉向將收購的古宅進行整體遷建。從磚頭到木板,都有專業人員拆解、封包、搬運。邱學凡為此做好編號,並將房子的歷史及相關故事做好記載,入庫收藏。在江蘇同裡,邱學凡備有一座大倉庫,可以同時容納數百套拆解打包后的古宅。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外籍人士也開始在中國收購古宅。加拿大籍華人富商黃修志,從2000年開始收藏中國古宅,他的第一件“藏品”是蘇州一座有260多年歷史的民居,黃修志高價買下這棟古宅並修繕完整。黃修志最得意的收藏是中國著名詩人徐志摩浙江海寧舊居,距今已有480多年的歷史。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