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作危機四伏
趙一曼將“寧兒”寄養在他人家
更多時候,陳紅同其他人一樣,用“趙一曼”稱呼自己的奶奶。
在她的家中,一小尊被玻璃罩保護的雕像擺放在客廳最醒目的位置。這是矗立在四川宜賓翠屏山的趙一曼塑像的微縮版,以陳紅為原型塑造。老人們說,陳紅和奶奶長得很像,尤其是秀氣的臉龐與一雙靈動的眼睛。
趙一曼犧牲時年僅31歲。陳紅對奶奶的印象,隻得停留在照片與文字中。她記得,17歲讀高中時,父親曾寄來一封信,內附當年在東北烈士紀念館的手抄遺書及奶奶的照片。
這兩樣珍貴的物件,陳紅保留至今。那頁發黃的手抄遺書邊緣已經破損,被塑封起來。她小心翼翼地托著,遞給記者。那張照片,是趙一曼將兩歲寧兒送到武漢寄養前拍下的母子合影。照片中,一位身著旗袍、穿皮鞋的素淨女子,懷抱年幼的孩子。
成為“趙一曼”前,她是出生於四川宜賓縣地主家庭的李坤泰,字淑寧。1924年,在大姐夫鄭佑芝的介紹下,李坤泰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五卅運動之際,她帶領2000多名宜賓學生參加反帝愛國游行,並加入共產黨。同年,黃埔軍校武漢分校首次招收女學生,她由中共宜賓黨組織推薦報名,經考試錄取。
在黃埔軍校學習一年后,由於表現優異,組織派她去蘇聯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9月,她和四十多名同志登上一艘蘇聯商船,這其中就有后來成為她丈夫的陳達邦。
1928年冬,因國內急需女干部,組織安排趙一曼提前回國。此時,她已經身懷六甲,且患有肺病。臨行前,丈夫陳達邦將自己的懷表送給她,既作為紀念,也備路上的不時之需。
隻身回國后,趙一曼先后到宜昌、上海等處做地下工作。1929年1月,孩子在動亂中降生,母親為其取名“寧兒”,寄意一生安寧。
當年9月,趙一曼即被派往南昌,在中共江西省委工作。年底黨機關遭破壞。身無分文的趙一曼,背著寧兒沿途乞討至上海。困窘時,丈夫送的懷表也被賣給船老板以抵船票。
地下工作危機四伏,為了寧兒的安全,趙一曼找到從未謀面的小姑子陳琮英(注:任弼時夫人)。陳紅回憶,曾聽姑奶奶陳琮英提起過,陳達邦臨別前曾叮囑妻子,回國有事可以找這個妹妹商量。兩人一商量,決定將尚在襁褓中的寧兒送到武漢陳達邦堂兄處寄養。當時,寧兒兩歲。
送去寄養前,趙一曼曾抱著寧兒走進上海一家照相館,拍了張照片,寄給親友及遠在蘇聯的丈夫。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白山黑水遭日寇踐踏。趙一曼主動向組織要求去抗日前線。
自此,母子再未相見。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