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青花三清詩文茶碗
2006年嘉德四季上拍的張大千《天女散花》以236.5萬元成交,4年后7448萬元易手
清康熙 豇豆紅釉印盒
清乾隆 仿官釉八方貫耳瓶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許悅
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有大拍和小拍之分。雖然春秋兩次大拍每次都是星光熠熠,但很多收藏者其實對小拍情有獨鐘,因為大拍代表的是高端市場,面對的是高端客戶和市場新貴,往往可望而不可即﹔而小拍無論是拍品還是價格都更加貼近大眾收藏群體,在某種程度上,它更像一面鏡子,佐証著市場的冷暖。
4月1-3日,被譽為中國藝術品市場風向標的“嘉德四季”第41期將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槌(3月29-31日預展)。讓這場小拍備受關注的是,這還是一場嘉德四季十周年慶典拍賣會。
作為中國藏家的“黃埔軍校”,這10年的時間裡,嘉德四季一共舉辦了40場拍賣會,上拍超過11萬件文物藝術品。如今很多在拍場上進退自如的藏家,當年是如何在小拍中練就火眼金睛的?小拍真的還有寶可以淘嗎?
壹 小拍也有精品
羊城晚報:嘉德四季開啟了中國藝術品的小拍時代。相比大拍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小拍勝在貼近大眾收藏群體。但全國這麼多家拍賣行,一年到頭有數不清的小拍,嘉德四季如何能夠成為市場的風向標?
賈雲濤:嘉德四季的前身是“大禮拜拍賣會”,也是國內小拍的雛形。1994年,國家剛開始分大小禮拜,於是嘉德辦了第一個“大禮拜拍賣會”,拍品超出我們的想象:老相機、手表、辦公用品、電器、工藝美術品、服裝、香水等等。隨著我國工時制度從大小禮拜輪休正式改為每周雙休,1995年5月,“大禮拜拍賣會”正式更名為“周末拍賣會”,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2004年底。
2005年初,嘉德決定將周末拍賣會升級為“嘉德四季”,拍賣頻率也從每年的6次減少為4次,對應一年四季。四季第一場就拍了8000多萬元,那會兒的東西擱現在,可能每一件都夠得上大拍的水准。
羊城晚報:大家都習慣了說“小拍”,其實嘉德四季的規模跟很多拍賣行的春秋大拍相比,無論拍品質量還是數量都高很多。我們之前跟很多藏家、行家聊過,很多人都有在“小拍”撿到寶的故事,您遇到過哪些印象深刻的拍品或專場?
賈雲濤:嘉德四季我們自己是叫“季拍”,不過大家都習慣叫“小拍”了。你看“四季”的定位就知道了——大名家的小品,小名家的精品。
10年的時間裡,嘉德四季一共舉辦了40場拍賣會,超過11萬件文物藝術品在拍場上亮相。如果說最傳奇的,肯定是2006年嘉德四季第7期拍出的張大千作品《天女散花》,當時是以80萬元起拍,在五六位北京行家與一位上海行家的兩大陣營的相互競拍中,一路升到200萬元。最后上海行家以236.5萬元拍下,5分鐘后就付完款取貨離開了。4年后,這件《天女散花》出現在另一家拍賣行的秋拍中,並以7448萬元易手,成為當時張大千拍賣價格最高的作品之一。
羊城晚報:拍賣頻率這麼高,上拍的東西數量這麼多,你們會不會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劉?:嘉德四季兩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量大、頻率高。別人一個專場300至500件瓷雜,每年春秋兩場,而我們一年四場,每場就有1500件。我們每一天都會收到海量的文物藝術品圖片,從不敢有絲毫懈怠,否則就可能錯過精彩的拍品。但我們也會有看走眼的時候,這給買家們撿漏提供了無限的樂趣。
記得有一年,一件雍正仿鈞釉瓶,我第一次看照片的時候沒反應過來,幾天之后,腦海中突然閃過這幅圖片,然后馬上意識到這隻瓶極有可能是真品。我趕緊與當時四季瓷器工藝品的負責人王晶商量,一起飛到香港與藏家見面。果然,這隻瓶子非常好,最后這隻估價80萬元的清雍正仿哥釉鐵鏽花獸面紋獅耳方尊以563.5萬元成交,創了當時嘉德四季瓷器拍賣的紀錄。
貳 小拍撿漏考眼力
羊城晚報: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藏家隊伍非常龐大,當中過半的人都是從“小拍”起步練就火眼金睛的,因此很多人將“小拍”視為練兵的戰場。如何在“小拍”中淘寶?你們兩位有什麼可以支招的?
賈雲濤:我們的確看過好多剛剛進入拍賣行業的玩家、藏家,從最開始的一張白紙,短短兩三年時間就做到大玩家。另外一些自己做古董生意的行家,也是從小開始做大做強,這個時間周期並沒有用多少年。在四季拍賣現場,可以看到很多買家、藏家的年齡也就30歲上下,這也充分說明了藝術品收藏的專業知識越來越普及,收藏群體正不斷擴大。
劉?:收藏一個很大的樂趣,就是發掘藝術品未知的價值,這收獲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極大的成就感。大拍的拍品基本是經過各路專家定論的,競爭的多是資金的大小。但四季拍的是一種未知,是對買家眼力的考驗,也很好玩。
我記得有一件疑似康熙琺琅彩碗,有殘缺,我們編輯圖錄的時候定名為“粉彩花卉紋碗”,並放到了專場臨近末尾部分,估價1000元。預展開始后,我發現有不少人注意到這件可能是琺琅彩,反復地看,其中有兩位藏家比較有實力。拍賣開始后,這兩位藏家從幾十萬元開始加入爭奪,最后以425.6萬元成交。
賈雲濤:由於我們的大拍對拍品數量和質量的把控一直十分嚴格,所以有很多好作品都“漏”到了小拍,一場能有幾十件諸如齊白石、吳冠中、張大千這樣名家的佳作上拍,並且不乏“極品”。“漏”還是有的,就等著藏家去發現。
比如這次十周年慶典拍賣會,我們首次遴選47件珍品精心打造了“名家墨緣——四季之夜”,包括吳昌碩、張大千、黃賓虹、李可染、傅抱石、林風眠等大師的精彩作品。應該說,小拍是行家撿漏的地方,藏家學習的地方,大行家掐尖的地方。
三 廣東藏家藏品豐富
羊城晚報:去年底嘉德四季在廣州做過一次征集活動,那兩天我在現場看到,你們在太古匯的廣州辦事處都快被藏家擠爆了。與北方藏家相比,廣東藏家有什麼特點?
賈雲濤:廣東人的包容性很明顯地體現在收藏上。在北方做征集,可能某個藏家拿出來的都是某個畫家的作品或者都是某個窯口的瓷器,但廣東的藏家什麼都有,藏品非常豐富。而且廣東的收藏氛圍特別好,收藏群體非常大。這要感謝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歐初、吳南生等老先生的帶動,給廣東留下了一大批好東西。
羊城晚報:藝術品市場的轉變也代表著藏家喜好的轉變,您覺得拍賣行應該順應市場,還是引導市場?
賈雲濤:市場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作品的藝術價值與其價格處於不對等的狀態,市場會隨時拋棄這些作品。藝術作品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市場考驗,才會形成良好的自然流通狀態。
當下很多藝術家,其作品並沒有經過市場的驗証就達到一個較高的價格,這種價格往往不穩定。按常理來說,一個藝術家應該用10年完成一次價格的提升,因為其形成自己特定的藝術風格是需要時間的——既要深入傳統學習,又要觀照當下來創作。
對於收藏者而言,投資藝術風格成熟的藝術家,風險相對會低,因為這類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會相對穩定。投資沒有經過時間和市場檢驗的藝術家及作品,是會冒一定風險的。當然並不是說那些后起新秀就不值得去關注和投資,這個還是需要藏家有獨到的審美認知、准確的市場經驗以及對未來的一種預感和魄力。
“同一收藏”就是嘉德四季通過多年的努力,在整個拍賣市場中不斷強化的一個概念。“同一收藏”可以少至兩三件作品,也可以通過專場、專題的形式表現出來。
如這次“遺珠拾珀—中國近現代書畫(一)”專場就是以近現代為主體的“同一收藏”專場,此次選拍作品近150件。同一藏家藏品往往各具特色,或為同一上款作品,如“長安”上款的多家力作,盡顯友誼之情﹔或為同一藝術家作品,如有藏家收藏周懷民先生作品,亦有藏家愛好舒同先生佳字。
肆 哪個板塊還未被關注?
羊城晚報:前幾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高歌猛進的時候,大家都一擁而上追捧熱點題材。現在市場冷靜下來,大家逐漸開始回歸藝術本身,在這個價值發現的過程中,有沒有哪個板塊是我們還沒注意到的?
賈雲濤:中國藝術品,尤其是當代藝術部分,雖然還沒有一個非常完善的市場體系,但是伴隨著國民整體藝術認知和修養水平的提高,對藝術品的消費和投資額度不斷增大,這個市場體系正在逐漸走向正軌。如果藏家能夠以專業的視角去看待藝術家,用成熟的審美理念來理解當代藝術作品,當代藝術品投資將會給收藏家帶來可觀的收益。當然,市場裡面不乏魚目混珠的現象,這個時候就需要專業的眼光來判斷藝術品、藝術家和整體的市場走向,這是對藏家眼光的一個考驗。
羊城晚報:現在越來越多的拍賣行也開始認識到必須以學術引領市場。
賈雲濤:沒錯,就是要尊重學術、尊重市場。去年有位朋友找到我們,說有一批葉淺予先生的速寫畫作,問嘉德四季是否有興趣。當我看到作品的時候,頓覺眼前一亮。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估價和上拍,而是先把這批作品仔細研究一遍。經過數月的分類、梳理、研讀、查閱等工作,我們發現其中有不少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經出版過的,而且八十年代再次出版,是葉淺予最重要時期的作品。我們給這批速寫出了一部集子,去年嘉德四季39期,我們嘗試性地推出了10件作品,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同,拍了60余萬元,遠遠超出了這位藏家的預期,他原本估計每幅作品大約一兩萬元。
特邀嘉賓
藏家指路
藏家陸忠:在嘉德四季撿漏,是我的一大樂趣
記得有一次,我在嘉德四季拍賣會上看到一幅落款為石濤的畫,感覺眼前一亮,就拍了下來,大約是10萬元左右。后來我把這件作品拿給徐邦達先生看,徐老也覺得非常好,就在畫上題寫了邊跋。前幾年,這件作品被嘉德的大拍部門征集走了,最終以100多萬元成交。還有一次,是一幅鄧以蟄舊藏的唐寅山水,是啟功先生一個朋友把這件東西拿到嘉德四季來拍賣,被我以十幾萬元拍下。鄧以蟄是兩彈元勛鄧稼先的父親,中國現代美學奠基人之一,他收藏的東西格調肯定差不了。啟功先生是鑒定大家,眼力精准,后來還在這件作品上題跋,所以這幅畫最后又被嘉德的大拍部門征集走了,最終也是拍了100多萬元。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在嘉德四季撿漏,是我的一大樂趣。
行家隗華:關注未標明著錄的“潛力股”
雖然這些年來,每季春秋大拍我們都會買一些畫作,例如去年秋拍的黃冑專場,我們拍下5件作品。但從數量上來說,還是在嘉德四季上買得更多。黃冑、董壽平、陸儼少,是我們主要經營的作品,有不少都來自嘉德四季拍賣會。還有陶一清的作品,我們的庫存中有幾十幅是來自嘉德四季。我們經常在嘉德四季買到一些未標明著錄的東西,回來放一段時間,偶然的機會翻到一個著錄,價值也就完全不同了。
藏家鐘志森:補充名家題跋提高藏品附加值
嘉德四季之前的周末拍賣會,時常會有難得的精品出現。記得上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在周末拍賣會上拍過一套黃慎的花鳥冊頁,成交價大概是幾千元。啟功先生還題寫了一個簽條。后來,大拍把這件作品征集走了,拍了幾十萬元。最近我在書店看到,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畫集中收錄過這件作品。還記得有一年,我在周末拍賣會上拍下一幅鄭板橋的山石,非常精彩,大約2000元左右。我拿給啟功先生看,他在畫上題了一段很長的跋文。有位朋友對這幅作品一見傾心,就收藏了它。
行家李先生:多看預展如同上培訓學校
我做了40年古董生意,從1995年嘉德的第一次周末拍賣會起,參加了所有的周末拍賣會和后來的四季拍賣會。我覺得,對於收藏家來說,可以從嘉德四季中學到很多東西。例如,嘉德四季一次拍賣就會有幾千幅畫,一年四季下來就是一兩萬幅,而且是各個時期的畫家、各種風格的作品。這麼多書畫中,有名家力作,有大家小品,有鴻篇巨制,也有怡情之作。如果能把這些書畫學好、吃透,對藏家自身水平的提升,有極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