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書畫>>甘學軍專欄
人民網>>書畫>>正文

甘學軍:拍賣老總有點兒怪

2015年02月02日11:25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甘學軍:拍賣老總有點兒怪

2014年秋華辰影像拍賣之1877年崇文門內大街。

甘學軍:拍賣老總有點兒怪

  2014年秋華辰影像拍賣之1877年崇文門內大街。

影像拍賣之1890年清末家庭合影。

  影像拍賣之1890年清末家庭合影。

本報記者 彭俐

  本報記者 彭俐

  剛剛就任北京拍賣行業協會會長的甘學軍,是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他辦公室的玻璃窗很敞亮,視野開闊,面對東方,便起一雅號—朝陽閣,自題翰墨於南牆之上:“古今書法何其多哉,今人學書當從何人何法,余興來自署朝陽閣,隻覺自在或集蘊各家所長縮短,不亦法乎。”

  大凡商人見到記者,哪有不談自己生意的道理。甘學軍卻說:“我們不談拍賣生意,我不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我的公司規模不大,業績也不突出,沒有行業代表性。我的經營理念是—不求做大,隻求做久。”猛一抬頭,望見啟功先生墨寶高懸於北牆之額,如北斗摩天,四字清清爽爽—“快雪時晴”。

  從上午到傍晚,大半天時間,不談公司的生意談什麼呢?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的甘學軍發明了一個詞匯:“人格養護”。他說,藝術品的價值發現、認知、推介與拍賣等一系列業務流程,需要作為中介的拍賣人具有很高的個人素質和修養,你不養護好自己的人格操守,就做不好拍賣的業務。

  “哪怕起跑線不一樣,卻不要輸在路上”

  甘學軍是湖北仙桃市沙湖鎮人。仙桃,古稱沔陽,屈原行吟至此,曾遇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故鄉先輩漁父耿介如此,想必對后人的影響不可小覷。衡門之家,古風猶存。甘學軍出生的1962年,恰是“大躍進”后人口生育的高峰期,家裡七八個娃娃嗷嗷待哺,父親舉債借貸不辭,放出一句狠話:“我餓死,也要讓你們把書讀完。”家裡揭不開鍋,向村裡人借糧時,兄弟幾個誰都不願意去,隻能用“錘子剪刀布”來決定,還糧時則相反,誰都爭著去。從小,孩子們就本能地意識到各自的身份不同。鎮上富裕點兒的人叫“街上人”,有一毛錢的“過早”錢(相當於城裡人的早餐費),但是貧困的村裡人卻從沒有“過早”一說,有兩分錢還用來買鉛筆呢。“我最反感的一句話是:"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人生,怎麼可能有一條公平的起跑線呢?每個人的起跑線注定不同!人家有一個有權有勢的爹,不是人家的錯﹔你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裡,也不是你的錯。問題的關鍵是,哪怕起跑線是那麼不一樣,你卻不要輸在路上。”

  好在甘學軍從未輸在路上,這是他自己可以決定的事情。“7歲,我沒有鞋穿,是光著小腳丫去小學校報名的。老師見我又瘦又小,泥腿臟兮兮,也不嫌棄,把我抱在懷裡,問我多大了,住家遠不遠。”因為腦子靈,功課好,又被老師和同學推選為班長,課堂就是他的天堂。“我最喜歡在學校裡呆著,最好一直在上課,肚子餓不要緊,穿得破沒關系,隻要你學習成績好就會贏得尊敬。而我少年老成,總顯得比同齡孩子成熟一些。老師提問,我從不舉手發言,不是我不會回答。自己知道答案就成了,為什麼非要表示我知道?這種"引而不發,躍如也"的性格,有些后發制人的習慣,一直帶到我成年后的職場上。不管什麼場合,總是急著搶答,急於表現,未必是好事。如果你對自己的智商和能力自信,就不會著急。”

  每個人都受到三種文化的影響:家庭文化、校園文化、社會文化。他很感念父親:“他是一個貧寒卻有自己信念的人,"我餓死,也要讓你們把書讀完",是一種多麼了不起的堅定、執著?這也算是我們的家庭文化,是做人的價值取向。父親對我說三種人不可得罪:一是討米要飯的人﹔二是鋦瓷補鍋的人﹔三是蓋房上梁的人。家裡雖窮,但是每逢陌生旅客借宿,總是熱情接待,家人擠一點兒,也騰出床鋪,讓人家暖暖地住下,這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也是我的家庭待人接物的一種文化傳承吧。”

  做公務員:“實現你的善良,是一種本事”

  世界總是呈現給人們不同的景致,有心人發現許多奧妙在其間。“一個從沒有進過縣城的人,考進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報到那天清晨,天色灰蒙蒙的,第一次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也沒覺得多麼遼闊,甚至有些失望。要說遼闊,比起我們家鄉一望無際的江漢平原實在差太多了。”

  的確,人生哪有一條平等的起跑線呢?

  甘學軍在考上大學之前,連一本完整的小說都沒看過。聽北京籍的大學同學們談論雨果、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契科夫、狄更斯、哈代、茨威格、海明威……就像聽天書一樣,不知說的是誰,根本插不上嘴,隻好一頭扎進圖書館,惡補人文科學知識。要說在縣城也算小有名氣的高考狀元了,可是在首都這樣的環境裡又算什麼呢?“當時,小說《三國演義》,我也只是看了一半。那是因為復習高考各門功課實在太累,就找來僅有的這本名著讀讀解悶。不想,卻被鄰居們撞見,看到我在讀課外讀物,卻也金榜題名,於是傳為佳話:"瞧人家老三(家中兄弟行三),考試讀《三國》!"

  家貧百事哀,孝子苦中來。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他節約開銷,過著極簡生活,每月伙食費僅6元,隻吃青菜稀湯,還給家裡寄回2元錢,貼補家用。由於長期營養不良,加之讀書過於用功,免疫力下降,患了肺結核。不得不回到湖北老家,休學療養。見到兄長,一肚子委屈再難壓抑,不由得涕淚橫流。想不到同窗情誼深厚,有人將學習筆記完整抄錄一份,挂號寄來。等身體稍好,他就迫不及待回校。而家在北京的同學甘願冒著被傳染的危險留宿,隨侍湯藥,關照備至,這讓他精神大好,起居規律,早晨練太極拳,晚上補習落下的功課。同在一個屋檐下的班裡同學,沒有一個人對與染病者親密接觸提出異議,他內心的感動可想而知,善良的種子就這樣在沃土中生根發芽。他對自己說:“你要和這些可愛的同學們一樣,做個好人!”

  與人為善,是我們經常挂在嘴邊的道德說教,也是不經意間的善意宣言。甘學軍說出這樣一句隻有過來人才能說出的話:“你是善良的,沒錯,但你能實現你的善良是本事。”

  上世紀80年代初,大學畢業分配到文化部做公務員,給了他展示這一“本事”的機會。

  “原本是被分配到電影局工作,那也是我感到新鮮有趣的事情。沒想到中途出岔子,轉而做了文化部的一名干事,整天在值班室負責接聽電話。同學聚會時,常有人調侃:"要找甘學軍,你們就去打文化部的總機,一打一准,老甘接聽!"讓我哭笑不得。一位大學中文系畢業生,躊躇滿志,本想大展宏圖,卻"淪落"成接線員。人生就是這樣,當你無法改變環境時,你就去適應它。我每天早晨7點半(提前半小時)到崗,將所有報紙—《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中國文化報》《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翻看一遍,把關於文化的消息集納,用鉛字打印成一冊"每日信息",每位部長一份、辦公廳各處室一份。繼而編輯一冊"半月工作簡報",照此分發。再將每天的電話記錄分類整理,哪些需要領導批示,哪些需要具體交辦,並附上自己的建議。大家一致說:"這活兒干得漂亮!"

  那個年代,單位經常會給員工發放福利性質的食品,比如蔬菜、水果、肉蛋之類,每次平均分發,大家都推舉小甘來負責,相信他的公道。“這還不好辦嗎,分給自己少一點唄!”沒幾年,當大學同學大多還在原地踏步時,他已經由文化部黨組秘書升任國家文物局辦公室副主任。同學們向他取經,他說:“做人要傻一點兒。你做的事情,點點滴滴,雖然沒有聲音,好像靜物無聲一樣,但是早早晚晚會有回響。你所做的一切,人們都會記在心裡。還是那句話,你能實現你的善良,是一種本事。”

  做生意人:“與其一味做大,不如一心做久”

  甘總的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不走豪華型的拍賣之路,而是以忍者的堅韌與執著經營一些冷僻型的拍賣項目。比如在經營“中國書畫”、“中國現當代藝術”、“西洋藝術品”、“珠寶”、“瓷器玉器工藝品”拍賣之外,還專門拍賣自己的特色項目—影像(2014年秋季拍賣會),其中有“天津大沽炮台”、“同盟會部分成員合影”、“中國遠征軍滇緬相冊”、“抗戰中的重慶”、“蒙哥馬利簽名照及信札”、“瑪麗蓮·夢露肖像”、“索菲亞·羅蘭簽名照”、“費雯麗簽名照”等影像拍品。不僅明星周璇的黑白照片像她本人一樣受到“追捧”,以拍攝“希望工程”而聞名的攝影家解海龍的作品,也拍出30萬元的高價,就連攝影家本人都不敢相信。

  影像一旦進入歷史其價值陡升。

  “影像拍賣經歷八年,單季成交額從200萬增加到2000萬,卻仍然是一個小生意,但其影響卻越來越大,令很多人始料不及。影像拍賣給中國藝術品市場增加了一個新品種,給投資者添加了一條新途徑,給歷史學家提供了新線索,給批評家提供了新目標,給藝術家開辟了新天地,給拍賣業帶來了新啟發。8年前我們曾言影像拍賣是小生意卻是大事情,今天得到了印証。”

  華辰拍賣公司的貢獻在於:影像拍賣—成為國際藝術品市場關注中國的一個重要標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經過二十年的高歌猛進已然到了一個新的路口。一味去追求高大上而同質化的經營模式,在新的市場條件下已越來越顯得無計可施。全世界拍賣同行都沒有中國拍賣人這麼忙碌,這麼舍家不顧,這麼日夜奔波,這麼不擇手段,這麼無可奈何。挑戰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前途的因素很多,諸如市場環境,政策法規環境,人才匱乏,管理粗放等,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拍賣人自身對拍賣本質的再認識……藝術品收藏,即便是藝術品投資,也應該是從容不迫的……扮演這個角色的(拍賣)人應該有公信力,應該有好性情,應該有好學問,應該有好辦法。對於大多數拍賣人來講,藝術品拍賣不是一個掙大錢的行當,這是我作為一個資深的拍賣者經常對人訴說而經常不被聽取的忠告。”

  在英國倫敦參觀世界著名、最古老拍賣行—蘇富比拍賣公司(1744年創立)時,他提議應該多看看大不列顛的中小拍賣公司是怎樣運作的。而他提出的觀點也被該國同行所認同:“倘若沒有數百家鄉村的小型拍賣公司做基礎和陪襯,就不會有蘇富比、佳士得這樣經營紅火的頂級拍賣公司所引領的英國拍賣行業的興旺發達。”每到歐美國家進行學術性走訪、學習,他都喜歡去街頭巷尾的小拍賣行、小古玩店做客,對那些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店情有獨鐘。在日本東京鬧市區的一家老字號小商店,他發現店鋪狹小,僅能容身,每天也隻在固定的時間接待一位顧客,提前預約。“我見一中國清代乾隆年間的茶杯,尚未開口,店主就聲明在先:"這是修整過的。"隻這一句交代,人格立顯。生意人在品德上讓人肅然起敬,他的收藏品也不由得熠熠生輝。誰都想賺錢,但圈內許多人並不知道,人格操守,是你最大的商業資本。”

  他常常對華辰拍賣公司年輕的員工說:“無論是做拍賣還是其他生意,與其一味做大,不如一心做久。”

  賠錢也干:青州石佛造像《盛世重光》展出

  生意人不談生意經,人格養護為哪般?

  甘學軍雖然是拍賣公司的老總,但是他從外表到內裡,渾身散發著古朴儒雅的書卷氣,他的文化情結常常讓他干出“分外”之事,讓拍賣行內外的旁觀者甚是詫異,匪夷所思。

  一家研究單位出版學術著作缺少經費,托人找到他謀求資助,他覺得文化研究是重要的事,一口答應。人家問他,作為資助方有什麼要求,他說要求隻有一個:“不署名。個人和公司都不署名。”來者懵懂,心裡嘀咕,覺得如今社會,無條件的資助怎麼可能?回去向領導匯報,領導更是不解地說:“我必須面見此人,才能相信確有其事。”他對人家的解釋是,“資助就是資助,如果署名就成為商業廣告。廣而告之我不干。我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有你們幾個、十幾個搞學術研究的人知道就行了。”

  部門主管馬健培,同時也是一位畫家,擅長青綠山水。他說:“老總喜歡文化,甚至可以說隻喜歡文化。你說新鮮吧。作為拍賣公司,是需要賺錢、贏利的,不賺錢贏利的事不干。可老總常帶著員工們傾巢出動,不是去做生意,而是去外地的博物館觀摩學習,路費、食宿費等花銷,全部由公司埋單。這也就罷了,更有絕的,那就是1999年辦的《盛世重光》—青州石佛造像展覽,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還自己印制了一本畫冊,收入考古專家宿白、美術史家金維諾等專門撰寫的上萬字學術論文。初見這些考古發現的珍寶—1996年出土的北魏至宋代石佛造像,雖然它們塵土滿面,卻依然震撼。為辦展覽,出畫冊,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公司投入的經費一再追加,蝕本上百萬之多,乃至發不出工資來,老總考慮到變賣房子。”

  性格一向內斂、一向低調的甘學軍,卻偏偏擁有一腔熱血、一副熱腸,隻要觸動了他那根文化神經,他就變成了“憤青”,豪氣縱橫。“有時,我做事很決絕,說干就干。常有杞人憂天之想,也常做拍案而起之事。明知是南牆,也撞了,撞了,也見個響!至今,人們還在不斷地談論青州石佛造像,就像當年我們邂逅這美輪美奐的藝術珍品時一樣。因為藝術的美感,禁不住熱血沸騰。”

  甩下買賣,趕赴美國參加女兒畢業典禮

  什麼是成功?

  千百個人有千百個答案。

  甘學軍說:“成功,就是人的一種自得狀態。”

  既是發小,又是結發,妻子當然最了解自己的丈夫。“我老婆評價我說:"你骨子裡很驕傲,外表很謙虛。"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工作以后,我都欣賞工作時勝任愉快,主張積極的隨遇而安。我學習輕鬆,做事輕鬆,不能讓所有人都爭第一,也不能事事都爭第一。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是,世界上90%的人都是跑龍套的。我最看不上把自己的發條上得緊緊,沒頭蒼蠅一樣地匆匆忙忙,還在領獎台上聲淚俱下,說自己對不起家人,沒有時間陪他們之類……一個人的成功,建立在自己家人和朋友的痛苦之上,那叫什麼成功?!”

  對於拍賣公司來說,還有什麼比一年中精心籌備的拍賣會更重要的事呢?一年一度的春季拍賣會在即,拍賣公司老總不見了!甘學軍把公司業務暫時委托給副手,前往美國參加女兒的畢業典禮。他認為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卻掀起業界的一陣波瀾,人們議論紛紛:“你看甘總,他居然,居然連拍賣會這樣的大事也可以放下,隻為去參加女兒的畢業典禮。太奇怪了!”可是,在甘總本人看來卻一點兒不怪。“有什麼好奇怪的?我的公司拍賣會是常態業務,而我女兒的畢業典禮一生隻有一次!”

  他說這次美國之行太值得了,從了解西方文化、民俗民風、社會價值觀的角度看,收獲很多。“誰說歐美國家的人不重視親情呢?畢業典禮既是學生的成年禮,又是家庭親人朋友的聚會。這個儀式太重要了,它不單單是儀式,而是教養與教育的平台,深邃、庄嚴的歷史文化孕育其中,代代相傳。我看到不少家庭的祖孫三代一起出席,一起為家庭成員鼓勁、加油、激勵、祝福,一條條美麗親情的紐帶呈現在校園裡,像節日一樣溫暖、歡欣。一位單親家庭的小男孩兒在台下,看到媽媽,領到畢業証書時高喊:"媽媽,我愛你!"感動得許多人落淚。社會、人生、買賣都是一個道理:沒有正確的價值認知,就沒有所謂價格合理。藝術品的拍賣人即藝術品交易的主持人,主持人本身的價值也是拍賣品的附加值。卞和獻玉之玉本身就是卞和本人生命價值的體現。個性化與理性化兼具的藝術品的發現、推薦,也是一種創造。而價值發現、價值認定與價值實現,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一如奇妙的人生。”

  當我們都認為甘總這個人很怪的時候,或許是因為我們自己已經變得很奇怪。至少,在我這個採訪者看來,他是如今社會中很少見的—將自己的人生價值與謀生的工作價值放在一起掂量、考慮,並且得出自己認定的方向,矢志不渝的人。他是幸福的,正像他所說:“幸福和成功,不過是一種自得的狀態。”

(責編:魯婧、董子龍)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