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大理火災調查:多處文物變商用

劉興旺、邱蕭蕪

2015年01月08日15:14    來源:和訊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大理火災調查:多處文物變商用

1月5日,大理巍山古城,警察在現場勘查,大火后的拱辰樓二樓僅剩下幾根已成焦炭的木柱子。 早報記者 程藝輝 圖

  1月5日,大理巍山古城,警察在現場勘查,大火后的拱辰樓二樓僅剩下幾根已成焦炭的木柱子。 早報記者 程藝輝 圖

  文保部門曾上書反對,卻無力扭轉600年歷史拱辰樓變“茶館”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劉興旺 邱蕭蕪

  1月3日凌晨2時49分,大理巍山600多年歷史的拱辰樓在兩小時的烈火中化為廢墟。

  官方通報稱,火災直接原因系電氣線路故障引燃可燃物,蔓延擴大造成。

  早報記者調查發現,包括拱辰樓在內的多處巍山文物保護單位被迫違規變身經營性場所。

  此外,政府投入的保護資金存在著較大缺口,是古城保護不得不直面的另一難題。

  文物變“茶館”並非孤例

  盡管早在1994年就榮升為雲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貴為雲南省保存年代最久遠的古城樓之一,拱辰樓仍難逃變身“茶館”的命運。

  巍山縣縣長王利偉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為滿足游客的需求,體驗南詔文化,2010年4月,拱辰樓正式作為南詔古樂展示場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拱辰樓的日常管理由南詔古樂團負責,經常性的監管、巡查由縣文物管理所負責。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巍山縣文物管理所曾在拱辰樓內辦公。2010年上半年,文物管理所的上級單位要求把拱辰樓給南詔古樂團使用。

  同年4月24日,巍山縣文物管理所向巍山縣文體廣電局遞交了《關於對改變拱辰樓管理使用權的意見》,意見稱“這種做法不妥”。

  巍山縣文物管理所的意見最終未被採納,拱辰樓被交給南詔古樂團使用,使用時間從2010年4月至2015年3月。

  文物保護單位變身經營性場所在巍山縣並非孤例。

  2005年11月公布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劉家宅院,也已被私人承包經營收取門票。

  同樣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施家宅院部分沿街房屋也被用於商鋪經營,而裡面的幾間房屋則供巍山縣幾個政府部門辦公使用。

  文物保護單位變身經營性場所有悖相關規定。早報記者查詢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屬於國家所有的紀念建筑物或者古建筑,除可以建立博物館、保管所或者辟為參觀游覽場所外,如果必須作其他用途的,應當經核定公布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征得上一級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后,報核定公布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民政府批准。

  古民居缺資金年久失修

  早報記者在巍山古城內發現,不少房屋的門上釘著“重點保護古民居”的牌子,但居民稱,政府除了要求他們不改變房屋外形外,並沒有投入保護資金。

  下水壩街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居民說,他家的房子有100多年的歷史,雖然是“重點保護古民居”,但並未獲得政府的維修保護資金。由於年久失修,房子的一面土牆去年出現坍塌。

  巍山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字興說,從前段時間開始,政府開始對一些重點保護古民居發放相應的維修資金,但金額非常少。

  早報記者從巍山縣文管所了解到,巍山縣共有58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4處,其他大部分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相關政策,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國家專門保護,省級文保單位由省裡出資保護,縣級的文物由縣一級財政負責出資維修。

  對於巍山縣每年在古城保護上投入多少資金的問題,巍山縣文管所並沒有給予正面回復。

  與中國大部分古城一樣,巍山南詔古城也面臨著消防車道狹窄的問題。

  2009年5月,雲南省消防總隊大理支隊的蔣天柱在《淺析大理巍山南詔古城古建筑防火形式及對策》一文中稱,古城內數十條巷道寬度為1.5米至2米,隻允許人通過,車輛無法通行,並且任何一面到達古城步行街主街道的距離都超過200米,甚至部分巷道超過500米。進入古城內部的消防車通道被改為步行街,並且在主要出入口處都設置障礙物……

  當地消防部門的人士調查發現,在趕集日或夜間,在通往古城內的消防車道上停放車輛較多,更加阻塞消防車通道,使消防車不能通行,延誤滅火救援最佳時機,嚴重影響火災的成功施救。

  早報記者 劉興旺、邱蕭蕪 發自雲南大理

(責編:赫英海、董子龍)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