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調整的階段,各個拍賣公司都在使盡渾身解數吸引買家進場。在前景並不明朗的情況下,拍場中的“大家”們,如何解讀今年行情,又將如何應對?本報近期將持續推出“秋拍大家談系列”,供讀者參考。
☉記者 唐子韜 ○編輯 陳羽
在華辰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甘學軍看來,現在大家說市場的不好,其實是基於前些年的高歌猛進。從今年香港秋拍的形式看,書畫部分成交率很高,當代部分也有不少年輕人的作品價格提高很多。
預計今年內地秋拍情況與春拍持平。盡管,業內對市場信心有所保留、市場投放熱情低、征集難等困難都是事實,但今年秋拍的征集總量與春拍差不多,預計成交量也會持平。
專業化服務是大勢所趨
針對目前市場情況,各個拍賣行在提供專業化服務方面都有所提高。強調對藝術品的價值判斷的體驗過程。用專業的態度、專業的指導,引領客戶進行體驗,是拍賣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最值錢的是有文化內涵的藝術品。市場調整階段,拍賣行拍品的質量和學術含量上下足功夫。學術價值是藝術品價值的基礎,也是它市場價值的基礎。
例如今年華辰的“新文人畫”專題講座,就是要從市場角度,對新文人畫的學術定位、理論概括、學術評價進行梳理,以學術促進市場,對藝術家的創作和藝術品交易都有一種促進作用。藝術品的學術價值,盡管不能標准化,但是最可靠的一種價值衡量,市場價值是基於此進行判斷。
此外,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要從專業程度上趕上國際水准。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之一,但僅限於中國區域之內。無論從價格、還是操作規則上,內地市場都不具有國際性。
國際化,不僅要有國際化的視野,也要有國際化的專業服務,以及國際化的藝術規則和經營理念。如今,市場中的“假拍”和“拍假”無法逃避輿論監督,更不能吸引買家眼球。中國藝術品市場二十幾年的高歌猛進已經開始趨於理性。市場最貴與價值最高已經不能畫等號。
盡管現在中國的藝術品收藏投資熱情高,但還是相對小眾的市場,不具備全民市場的條件。藝術品的收藏投資,需要一定專業知識、審美能力,以及經濟能力。今年秋拍期間的各個拍賣公司的講座與服務,都是要吸引買家入場,讓買家了解藝術品價值所在,了解評價藝術品價值的方法,用學術、理性的方法視角認識藝術品價值。
市場在尋找新題材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理性行情,將成為常態。一場拍賣,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真實成交率就成功的拍賣。市場的調整,給大家一個規范化、專業化的機遇,是對拍賣公司市場運作的考驗。
信息發達的時代,讓“撿漏兒”已經基本不可能。投資者必須用專業、長遠的眼光,判斷和實現藝術品的價值。前些年,市場的非理性和混亂的局面,不能歸罪於資本介入,而是由於資本介入不成熟。“快錢”會造成市場的起伏,如今的藝術品市場 “賺快錢”已經很難。藝術品投資,相對合理的投資期限是五年到十年。
從今年的市場情況看,投資者注重尋找新的題材、新的藝術家。在這個過程中,畫廊和拍賣行對新的藝術家不能用價格捧殺方式運作。市場不應只是價格實現的平台,也應當是藝術展現的平台。
華辰近些年推出的“新視界”板塊也在持續關注青年藝術家的創作與成長,努力讓消費者和投資者看到,盡管拍賣公司不具備推廣的功能,只是做中介、做平台,但拍賣行業能夠幫助畫廊做該做的事情。中國的畫廊比較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對畫廊傾斜。畫廊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有更多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