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洛陽老雒陽飲食博物館展出漢代燒烤爐

2013年11月05日09: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洛陽老雒陽飲食博物館展出漢代燒烤爐

漢代烤爐

  漢代烤爐

食盒展示

  食盒展示

  核心提示

  飲食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日,經過近兩年的籌備與申報,我市反映飲食文化的專題民營博物館——洛陽老雒陽飲食博物館正式開館。該博

  物館位於澗西區青島路與西苑路交會處,共展出與飲食有關藏品317件,其中有不少是我們平時難得一見的老祖宗吃飯的家什,讓人感受到中華飲食文化的淵遠流 長和博大精深。

  1 展出藏品317件屬我省同類之最

  作為我市經省文物局審批通過的21家民營博物館之一,老雒陽飲食博物館由我市知名豫菜品牌老店——老雒陽飲食管理有限公司於兩年前正式籌建與申報。

  經過近兩年的緊張籌備,洛陽老雒陽飲食博物館於2日正式開館。洛陽老雒陽飲食博物館館長王天喜介紹,作為我市21家經省文物局批准設立的專業性

  博物館之一,洛陽老雒陽飲食博物館展出面積約560平方米,共收藏了與飲食文化有關的藏品623件。這些藏品,均是通過長期的積累與收藏,經過多方淘漉、 重點採擷、分門別類遴選出來的。藏品從夏、商、周一直延續到今日,其場館面積之大、歷史跨度之長、館藏展品之多,堪稱我省同類博物館之最。

  王天喜介紹,此次開館共挑選了特色藏品317件對外展出。這些展品分別擺放在室外、室內五個展廳,展品種類包括石器、銅器、陶器、瓷器、玉器、 銀器、鐵器、木器、漆器和竹器等10大類,展品涵蓋了先民們在飲食方面所使用的炊具、盛器等,可謂老祖宗吃飯家什的一次集體亮相。

  2 豐富藏品,有故事、有看點

  說了這麼多,洛陽老雒陽飲食博物館裡到底展出了老祖宗吃飯的什麼家什?這些家什又長什麼樣呢?

  2日上午,我們現場觀看,發現博物館裡有意思的“老家伙”還真不少。

  ■看點1 漢代的“燒烤爐”

  走進博物館第一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百余件造型各異的青銅食具、陶制食具和糧倉等。在這些藏品中,一件出土於漢墓的“燒烤爐”最為引人注目。

  洛陽老雒陽飲食博物館講解員張龍杰介紹,這件從漢代富人墓出土的陶制烤爐,長20厘米、寬16.5厘米、高14厘米,外形與現代的燒烤爐差不多,下有四足,兩端有把手,爐上架著兩根“鐵?”,上面各穿了5隻蟬,蟬眼、蟬翼雖經千年歲月腐蝕,仍清晰可辨。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一個傳說,燒烤的起源可能與酷刑凌遲有關: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時,大太監劉瑾陷害忠良、意圖謀反,被判凌遲處死。按照大明律法,

  被凌遲者須千刀萬剮,一刀一片肉,三日之內,犯人血肉模糊、不成人形,但不得咽氣。由於劉瑾的仇家太多,他們爭相賄賂劊子手,買劉瑾的皮肉,回家刷上油, 烤熟,吞下,以報仇雪恨。

  “以上傳說是否屬實有待考証,但從這件‘燒烤爐’,說明中國燒烤源遠流長,當今已普遍流行。”張龍杰說。

  ■看點2 彩繪四層木制食盒

  在我國古代,“圓為落,方為盒”,食盒是舊時官府宅邸盛放食物的常用器皿。古時的士紳名流,但凡出門訪友、定親拜壽或與至交把酒言歡,事先會准備一些肴食果品,作為助興的下酒菜。這時,作為專門盛放食物酒菜的食盒便派上了用場。

  作為一種便於攜帶的長方形抬盒,食盒有木、竹、琺琅、漆器等不同材質。而且,做工精巧的硬木食盒,不僅可以做到滴水不漏,還給人一種典雅庄重之感,既美觀又實用。

  洛陽老雒陽飲食博物館第二展廳食盒展區,展出了明清時期的食盒數十件,雕花食盒、竹編食盒、饃筐、四層點心盒等,彰顯古人在飲食方面的講究。

  在這些食盒中,有一件清代彩繪木制食盒最為珍貴,被省文物局認定為國家三級文物。這件食盒長77厘米、寬36厘米、高93厘米,四層木制,周身用乳釘鑲嵌。食盒的正面,繪有“富貴牡丹”,背面為“楊六郎挂帥”彩繪,制作十分精美。

  “這件食盒是古代達官貴人送禮時使用的,至少需要二到四人才能抬走。”張龍杰說。

  ■看點3 官斗與民斗

  來到第三展廳,我們的目光便立即被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斗、升所吸引。

  斗、升作為我國歷史上衡量糧食的度量衡,有官斗、民斗、市斗、商號、行號、官斛、官升等實物。其中,一斗等於十升,十斗等於一石。另外,由於朝

  代不同、地域有別,斗的大小也有別。后來,為了便於統一管理,官府便統一制定了官斗。從這方面講,作為各朝代官府為征收農業糧賦或規定糧食交易中所必用的 官斗,更有權威性,也更為珍貴。

  洛陽老雒陽飲食博物館收藏了一件民國時期的官斗。這件長、寬均為34厘米,高為25厘米的官斗,正面書寫有一個大大的“官”字。與之相比,緊挨著的民斗明顯小了不少。

  ■看點4 宋代嫁女的陪嫁——石磨盤

  如今,有錢人家嫁女要陪嫁很多東西,如電視、冰箱、洗衣機甚至轎車等,您知道宋代人嫁女陪嫁什麼嗎?

  來到洛陽老雒陽飲食博物館第四展廳,我們找到答案——石磨盤。我們看到,該館收藏的宋代石磨盤約有七八盤。作為一種研磨食物的工具,這些石磨盤 一般由兩個圓石盤構成,長度一般在30厘米至40厘米,直徑約60厘米。“宋人把石磨盤當作嫁女的嫁妝,是希望女兒以后不愁吃穿。”張龍杰說。

  除石磨盤外,第四展廳還展出了其他一些石質飲食用具。在這些藏品中,以元代雙猴珥蓮瓣石臼最為精美。張龍杰介紹,這件石臼是古人搗蒜泥、辣椒等調料時的器具。從惟妙惟肖的石猴等雕刻手法看出,古代工匠們嫻熟的雕刻技藝和廣博的飲食知識。

  3 弘揚伊尹文化 傳承飲食文明

  在老雒陽飲食博物館開館當日,第三屆百名大廚齊拜伊尹活動同時舉行。祭拜現場,在我市烹飪大師任全福的帶領下,來自全市餐飲行業的數百名烹飪大廚,集體向“中華廚祖”伊尹敬香獻禮,表達了我市廚界對他的尊崇。

  伊尹出生於古莘國(今嵩縣、欒川一帶),是商初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曾助商湯滅夏、放逐太甲、輔助四任天子,是與周公齊名的天下名相。

  王天喜介紹,伊尹還是我國歷史上首個以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的杰出庖人,被尊奉為“烹飪始祖”。為傳承宏揚伊尹文化,他們於2011年豎立了伊尹塑像,並將每年農歷十月初十定為“伊尹拜謁日”。

  “此次博物館開館,我們也希望通過這些傳世精美、款式多樣、繡跡斑駁的藏品,讓人們穿越時空,去領略古人在飲食方面的智慧和講究,同時,讓后人感受到中華飲食文化的淵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王天喜表示。

(責編:赫英海、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