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個本事叫“點石成玉”
痴迷玉石30余年,退休教師程普高期望更多人挖掘和推廣平度當地的黃龍玉
近日,今年67歲的程普高在他的“岳石齋”向記者娓娓講述與玉石的“戀愛”故事—識玉、琢玉、藏玉。痴迷玉石30余年,路途並不平坦,他卻講得俏皮,個中艱辛也被鍍上了一層快樂的光環。據了解,程普高曾是化學老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研究探討玉石學問,並學會了在石上作畫和刻瓷。
19日上午,記者來到上埠村的一處收藏室,收藏室的展櫃裡擺放著已經雕琢成型的精美玉石,角落裡塞滿了搜集來的奇異石頭,剛一接觸程普高,他就興致勃勃地講起自己與每塊石頭的“小插曲”。“這塊石頭是前天剛撿回來的。”當記者坦言沒看到什麼特別之處時,程普高拿出他的高強度手電筒照在石頭上,並示意記者查看這塊瞬間變得透明的寶貝。他說:“別看表面粗糙,其實裡面藏著黃龍玉,萊西的收藏家出500塊錢我都沒賣給他,我打算自己加工,成品肯定很美。”
在這間堆滿了“石頭”的屋內,任意撿起一塊,程普高都能滔滔不絕講出一個段子。“去年,有個外地人拿了幾塊黃龍玉加工,來人說石頭是在平度撿的,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見加工后的作品細膩溫潤,我便開始對黃龍玉有了興趣。”程普高隨手拿起一塊雕琢好的名為“五谷豐登”的黃龍玉說,“這些石頭實際上是石英石,經過周邊環境多年浸潤,色調變黃、變紅,色澤美麗,堅硬無雜紋,透光性好,雕琢出的藝術品非常美觀。”
結緣玉石30余年,被稱為“石痴”
聊天中程普高告訴記者,從大理石到綠玉、黃龍玉,從刻瓷盤、刻印章、刻硯台到雕刻玉石,他已經研究石頭30余年了,如今的程普高已儼然成為專家,成為遠近聞名的“石痴”。
程普高出生於舊店鎮羅頭村,字雲逸,號岳石齋,曾做過40余年的化學教師,退休前,受平度石刻前輩的熏陶及言傳身教,與石頭結緣,工作之余,喜歡在石頭上刻字、作畫。2008年,其作品《臥牛硯》榮獲山東省“迎奧運青島市民間工藝精品展”銀獎 ,在平度首屆藝術展上,其制作的硯台獲得“火鳳文藝一等獎”。
據了解,今年67歲的程普高年輕時就是一位玉石愛好者,他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一些鄉鎮企業發展較快,羅頭村建立了透輝岩礦,挖出的許多綠石都被當作毛石堆在路邊,我看見后很感興趣,就將石頭撿回家開始打磨拋光,樣品非常美觀。”從那以后,程普高就潛心研究石頭的奧秘,並四處找石頭、買石頭,經常往返於萊陽等地的玉石市場。買回石料之后,自己雕刻,有時也收藏各種玉石擺件、挂件。
期望平度黃龍玉被挖掘和推廣
俗語說:玉不琢,不成器。除了研究玉石,如今,程普高又多了一個目標,就是將當今玉石收藏新貴黃龍玉推廣,讓平度的石頭走出青島,走向全國。然而,要讓澤山玉(綠玉)、黃龍玉等玉石展現它們的溫潤凝透,必須進行精細設計雕琢。由於自己年齡大了,有點力不從心,他便讓兒子程體盛幫忙聘請專業玉石雕刻師,對澤山玉、黃蠟石進行藝術加工,使看似普通的石頭變成真正的玉石藝術品。經過多方聯系,今年7月份,程家父子的玉雕廠正式開張了,不少石頭收藏愛好者將自己的石頭拿來加工,作品完成后,看著細膩的光澤和質地都表示驚訝。
在程普高的辦公室裡記者見到很多雕刻好的作品。黃龍玉作品《金玉滿堂》,雕工精細,生動、自然﹔澤山玉作品《指日高升》,採用圓雕、鏤雕、浮雕等技法,青鬆盤曲多姿,山巒層次分明,閣樓隱現。如非親眼所見,很難相信這一件件晶瑩剔透、造型美觀的精美玉雕是源於平度山間、河中、地頭的一塊塊普通頑石。
程普高說:“我出生在山村,從小就喜歡石頭,平度有許多精美的石頭,需要有人去發現它、開發它,展現它的美麗,我和石頭有緣分,有生之年想盡自己的一份力,讓越來越多的人去挖掘和推廣澤山玉、黃龍玉。”(作者 張雪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