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桃花江民間剪紙藝術的傳承現狀

2013年09月18日11:36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桃花江民間剪紙藝術的傳承現狀

  

  剪紙作為“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的享受。桃花江流域的民間剪紙藝術自古傳承至今,有著悠久的歷史。

  桃花江民間剪紙的產生跟喪葬文化密不可分。屈原在《九歌》中記述了桃花江地域的喪葬文化。桃花江有送紙錢、挂紙幡、剪紙招魂、皮紙入靈等民間喪葬習俗。桃花江鎮現在還有多家“紙藝行”專為喪事服務。

  清朝時期,以桃花江鎮為中心出現了用剪紙形式制作的漏板印花板,人們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清末各種剪紙作品融入到民眾生活中。民國時期,桃花江民間剪紙增加了人物造型圖案。三堂街鎮的皮影戲就是裁剪動物毛皮並組成人物造型在煤油燈下進行表演,活靈活現。修山鎮油紙雨傘用嫦娥、織女、七仙女等各種美女剪紙裝飾,成為湘中一絕。

  桃花江民間剪紙通過各種傳統節日在民間存續。正月初一剪紙貼財神、二月十五剪紙賞百花、三月清明祭祖墳頭挂紙、七月初七剪喜鵲搭鵲橋、八月十五月剪紙花賀團圓、九月初九重陽節剪“壽”字贈送老壽星……除了節慶日,結婚、生小孩、做“三朝”等大事更是離不開剪紙。

  桃花江剪紙的人物面部造型上有進行了夸張處理的眼睛,因為眼睛最能傳神。“鋸齒形”“月牙形”和“漩渦形”是桃花江民間剪紙藝術的常用手法。這種夸張手法體現了桃江人的審美心理和對美的追求。剪紙技法除了普通剪法,還有刀剪刻法。將紙張折成數疊,放在鬆軟的地方,用雕刀、尖刀慢刻,一次可加工成多個圖案。

  桃花江民間剪紙工序嚴謹。先根據作者的思路或客戶的要求將畫好的樣子訂在宣紙上,用剪刀按照樣圖的大小分成小塊,用水浸透后再將水份擠淨,放在陽光下晒干﹔然后將浸好的作品放在蠟板上根據圖案下刀刻制,著色后進行裝裱、包裝。

  裝裱分為鏡框裝裱、紙板裝裱、立體裝裱、卷軸裝裱、壓膠裝裱5種形式。其中卷軸裝裱價格高、技術難度大,但是庄重大方,挂在房間頗具東方民族特色﹔壓膠裝裱是將剪紙作品平放在玻璃上,再將透明樹脂膠和凝固劑配好的膠水倒在剪紙上面,最后把玻璃紙平放在膠上用橡皮滾筒壓平烤干,這種裝裱方式能永久保存。

  改革開放以來,桃花江涌現出了大批民間剪紙愛好者。莫雪芬、肖笑春的作品曾在全國獲獎,熊雪梅的作品收藏於湖南省美術館。然而近年來傳統手工剪紙被電腦描圖、激光剪紙、塑料剪紙代替,“紙藝行”也大都變成了“塑料行”。以前桃花江女子必修的剪紙技藝現在已鮮有年輕人學習。隨著民間老藝人相繼去世,剪紙技藝無人傳承。

  2011年,桃花江民間剪紙愛好者自籌資金,收集民間作品陳列布展,在相關部門支持下成立了“桃江縣民間剪紙藝術協會”。同年9月,桃江民間剪紙藝術協會代表益陽市參加了湖南省第五屆剪紙藝術展,莫雪芬、盧志娥等人的作品都有所斬獲。但是,業余愛好者的自發維護並不能幫助桃花江民間剪紙這門傳統藝術走出低谷。

  2006年,剪紙藝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中國剪紙被列入第四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剪紙已經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關注。作為中國剪紙的一分子,桃花江民間剪紙期待著更有力的保護和扶持。(姜淑純 肖國新)

(責編:赫英海、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