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黃永玉全集》賣12.8萬
近日的上海書展上,一套《黃永玉全集》14卷特精裝本亮相,標價是令人咋舌的高價12.8萬元。中國最貴個人全集也由此誕生。此次黃永玉將他1930年到2013年所作的3000余幅畫作、1200篇文章結集出版,堪稱一大盛事。除特精裝本外,另推精裝本,開價1.38萬元。不少黃永玉的擁躉、粉絲,平日視黃永玉的畫、文最合自己的心意,但因這套《黃永玉全集》的標價,隻可遠觀,而不可自得,“黃永玉的畫很平民,但是這書做得不平民。為什麼不出平裝本呢?”此外,還有其他天價圖書,一套《王世襄全集》14卷精裝,標價1960元﹔裝幀設計名家朱贏椿的《空度》定價480元。
最應該平民化的圖書變得買不起了,圖書銷售刮起了一股“貴族化”旋風,一批制作極其奢華的精裝書,定價動輒成千上萬,甚至十幾萬,而且拒絕推出平裝本,讓普通讀者無從下手。業內憂慮,圖書“貴族化”趨勢,以往人人買而讀之的圖書,竟也成了奢侈品,這將加劇紙質圖書的讀者危機。
這些文化圖書,不能否認物有所值,但如此高的書價,也不由得讓人深思——買書讀書,我們原本普通的公共文化生活,為什麼越來越變成了一種十分奢侈的事情?
出版社為什麼熱衷於出“精裝本”?有出版人算了一筆經濟賬:以一套10卷本的文集為例,按照現在的行情,如果是平裝本,定價不過三四百元,而一旦套上“精裝限量本”的名頭,那就可能猛漲至1500元左右,甚至更高。如果這套文集的銷售預期是50萬元,那麼平裝本需要賣1600余套才能完成,而精裝本隻需賣330套就可以了。“而且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富人買精裝本花錢比較爽快,而對普通讀者來說,即便買平裝本,也會有一個仔細掂量的過程。所以精裝本往往賣得更快。”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一些文化圖書競相以“高”價格出版、發行,圖書出版商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出版方考慮的商業利益是第一的,甚至是唯一的,圖書出版方可以找出許多理由來解釋這種高價圖書營銷的合理性。
這些精裝文化圖書,設計裝幀都極為奢華,成本上去了,不賣貴也不行。高投入,就要追求高產出,這是符合市場邏輯和法則的,似乎別人奈何不得。不過,這只是單純謀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卻忘記了市場的反應,讀者的接受心理,乃至大眾的閱讀利益。
按照行銷策略,這些豪華精裝書是把富人作為了目標對象,但這裡卻忽視了一個關鍵,這些圖書標以“高價”、“天價”,但是否就具備了這樣的思想價值、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有時候老子的一句話,莎士比亞或歌德的幾行詩,向我們比任何一個同時代的著作說得更多,但它們是“高價”、“天價”的嗎?它們是人類的精神財富,是同等遍及於其各成員的社會本身的文化福祉!
文化圖書成為奢侈品,讀者非常感慨:名家的書是越來越看不起了,這不利於增進文學的親和力,更不利於改變閱讀式微的情況,這會產生“圖書貴族化”的現象。文化圖書成為奢侈品,這是在向平民讀者顯示文化的高傲。圖書貴族化結果,必然是讀者的貴族化——最后變成一些書隻能是少數有錢人才能看得起,大部分讀者想看也看不起。其結果,隻能是與廣大的讀者產生徹底的決裂……(袁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