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器收藏還應注重保養--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陶瓷器收藏還應注重保養

2013年07月22日08:17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陶器篇

  陶器是用河谷沉積土、普通泥土等無機物做原料,經過800攝氏度至900攝氏度焙燒,使之硬化而成的物品。由於原料等基礎因素決定了其不透明性、有小孔、吸水性等特點。陶器的種類很多,有紅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繪陶和釉陶等品種。

  由於陶的抗壓強度不高,和瓷器相比燒制溫度偏低,脆而易碎是它的典型特征,所以在收藏時要防止硬物對它的碰撞,同時還要防止器物之間的碰撞。小件器物可放在錦盒之中保存,大件器物切忌堆放,應以櫃架存放為妥。

  陶器由於質地較為疏鬆,具有很強的吸水性,陶器在大量吸收水分的同時,一些可溶性鹽類和其他雜質也會侵入陶器內部,當溫度發生變化時,鹽類的結晶和溶解現象反復交替變更,會使器物變得更加脆弱。對於那些無釉的陶器,不要用濕手或臟手去觸摸,陶器粘上污漬之后是極難去掉的。對於彩陶要時刻注意顏料中的膠結材料是否老化,發現脫落時應用10%的聚醋酸乙烯脂丙酮溶液粘貼。釉陶由於燒成溫度較高,其強度和耐火性優於一般陶器,但要注意其釉層是否完整,鹽類會在無釉處進入胎體。可以說可溶性鹽類是陶器收藏中最主要的危害,短時間內根本看不出變化,但時間一長(2年至3年),器表就會泛白,其結晶物會造成釉層剝落。如果釉和胎的結合程度好,可以用清水洗滌洗去鹽﹔如果釉和胎的結合程度不好,應以高分子材料固定,再施以洗滌法。對於那些年代久遠,非常脆弱的器物,無法採用水洗時,可以採用紙漿包裹置換法,將吸水性能良好的紙張(如過濾紙等)攪碎成紙漿,然后敷在器物上,這樣器物中的鹽類物質會轉移到器表,並在紙上結晶。反復敷涂若干次即可去掉鹽分。

  瓷器篇

  瓷器的質地較陶器致密堅硬,且光滑不易吸水,氣孔壁較小,在纖維結構上含有較多的玻璃態和一定量的莫來石晶體,這些瓷器的特征,使光線、有害氣體、虫害等都不會對它產生作用。但在制造過程中,受本身材質所限,瓷器脆而易碎,所以,瓷器保護的重中之重是防震、防擠壓、防碰撞。小件瓷器必須入錦盒收藏,而且要一器一盒,以防相互之間的摩擦碰撞。裸放的大件器物要放穩,周圍環境中不能有易倒的硬物。雖然瓷器不怕有害氣體,但某些物質的溶液對瓷器是有害的,如鹼對釉有腐蝕作用,強酸可以改變瓷器表面光澤,使彩繪變色。所以,瓷器的收藏必須遠離污染源。一旦瓷器染上污垢,可以用清水洗滌,但不要用較強的化學試劑,以防傷及釉面。

  瓷器如果在收藏時不慎損壞,切勿自己動手修復。但對那些小毛病可以進行嘗試,如炸底、窯裂、沖口。炸底是在瓷器收藏時因外力的打擊使器底產生裂紋,通常在3條以上,呈放射線狀,多透過胎體。雖在正常保護下裂紋不會加重,但稍有外力便會加重,直至器物完全損壞。對於這種現象,可先行清洗,用棉花條蘸水固定兩端,覆在炸底上,然后用濃硫酸滴到棉條上,飽浸度為80%至90%,再用塑料封底。隔日開封,反復幾次之后,用無色透明、固化速度快的環氧樹脂粘合劑進行封閉。

  窯裂是器物在燒造過程中出現的縫隙,或在器物腹部,或在底部,由於是器物本身所致,比人為的損傷程度要輕。但也要進行處理,否則在潮濕的保存條件下,會造成胎體的膨脹和收縮不勻,影響其壽命。沖口是器物因外力撞擊出現的長短不等的穿透器壁的細紋,此現象多發生在盤、碗類器物上。這種損傷往往是逐漸發展的,即裂紋會自然延長,在外力的震動或冷熱驟變的情況下也會繼續開裂。由於這種開裂多在器表,在清洗時可用“84消毒液”浸泡,把沖口內的黃漬浸出,然后加以固定,方法同於炸底。為了保証美觀,器表不要涂太多的膠。除上述損傷之外,余者皆不可自己動手。

  陶器收藏品與瓷器收藏品在保養方式上有很多不同,收藏者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材質來選擇合適的保存方式。(若水)

(責編:赫英海、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