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收藏急需建立認証體系--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雕塑收藏急需建立認証體系

2013年07月08日09:58    來源:信息時報    手機看新聞

  UNMASK的《血拼》,在廣東美術館也藏有一套,目前的展示位置在二樓人文圖書館的門口附近。

  文豪的雕塑作品《枝·點》是由竹和膠組成的觀念雕塑,目前正在武漢美術館“漸——江漢繁星計劃:2013青年藝術家研究展”中展出。這一展覽的策展人也是吳洪亮,在6月30日的講座中,他曾多次引用這件作品來說明現代雕塑概念的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收藏方式的改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注重精神生活的家庭開始收藏一些國畫、油畫、古玩,但對於雕塑,似乎大家更容易認為它是屬於城市空間的公共藝術,或者是美術館、公共機構才會去收藏的“大家伙”,而與家庭收藏無關。這一觀點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中也有所表現:在一幅名家字畫動輒數百萬元甚或上千萬元的今天,雕塑的價格卻出乎意料的低,進入拍賣市場並且受到認可的雕塑家的數量,比起書畫等藝術門類來也很少。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中國雕塑市場的尷尬現狀?雕塑被家庭收藏的瓶頸何在?6月30日,長期關注雕塑和雕塑市場以及青年雕塑家推介工作的中國雕塑家協會常務理事、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以“雕塑之方圓——解析雕塑收藏與雕塑認証”為題,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與觀眾分享他對雕塑與市場關系的理解。

  由吳洪亮作為學術主持的匯聚廣東老中青三代27位雕塑家作品的“傳遞空間——廣東雕塑家藝術沙龍”正在藝海堂美術館展出。

  在那次展覽開幕之前不久,吳洪亮在京舉辦的中國雕塑鑒証備案項目啟動儀式上,與《中國雕塑雜志》副主編唐堯和中央美院雕塑系蔡志鬆曾談過中國雕塑二十年的藝術發展以及市場規范,並談到今年5月北京文物局批復同意五家單位作為藝術品鑒定試點單位以來,雕塑界普遍關注的由中國雕塑學會啟動的雕塑認証。6月 30日的講座,吳洪亮仍然從這個話題開講。

  雕塑收藏正成為朝陽板塊

  市場是藝術品價值的一個直觀體現,從市場表現來看,吳洪亮認為中國雕塑處於“春天裡的冬天”。

  他介紹說,從2006年開始,雕塑市場處在一種上揚的態勢中,這種上揚到2011年達到頂點,那時人們普遍認為,雕塑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和收藏對象。並且70后和80后的年輕藝術家在雕塑市場佔據了半壁江山,這批藝術家成交率達到了100%。“那一年中國嘉德做了一場非常經典的雕塑專場拍賣,成交率達到 98%,總成交額超過一千萬,這是到今天為止中國雕塑市場最讓人興奮的一個數據。但即使是這一數據,與中國書畫比起來也差距巨大。”

  吳洪亮的另一個身份是齊白石紀念館的館長,因此他不禁拿這一數據和齊白石書畫的市場相比較:“整場這麼多雕塑名家的作品加起來還不值一尺齊白石的頂級藏品,這也是雕塑界要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

  隨著國際經濟走勢的波動和整個藝術市場的波動,從去年開始,雕塑市場也隨之一路走低。但吳洪亮卻認為雕塑收藏正在成為朝陽板塊。“我對許多收藏家說,現在你是該去買雕塑的時候了,因為收藏雕塑現在的狀態是一個低點。”

  “這些年很多收藏家也開始進入雕塑這樣一個立體藝術的收藏,這裡頭有很多的原因。”吳洪亮說。他認為,這與我們生活環境、居住環境的改變有關:家庭居住面積的擴大,使雕塑在家庭中得以成立﹔城市也需要雕塑來軟化和提示自身。“在這樣的一個經濟發展狀況下,空間的體量,社會和人心的需求都使雕塑收藏成為一種可能。”

  可復制性制約雕塑收藏

  經常有讀者感到奇怪的是,做雕塑的成本不菲,為什麼雕塑市場與書畫比起來差距這麼大呢?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深圳雕塑院院長孫振華總結吳洪亮的觀點為:首先,雕塑藝術本身發展日漸多元,許多觀念性較強的作品、甚至隨著時間流逝的作品引起收藏者的疑慮。這一現象在近年來特別顯著,許多啟人思考的雕塑作品已經模糊了雕塑與裝置、與影像、與行為、與版畫甚至與聲音藝術的界限,美術館尚能夠以 “項目方案”的形式加以收藏,而非專業藏家就很少將他們納入自己的收藏視野。

  另一個問題是雕塑本身的藝術成就,雕塑家是否創造出獨特的價值。還有收藏者本身的原因,即傳統的影響。

  孫振華說:“過去的耕讀世家,稍微有一點文化的家裡都能找出一些字畫來,這是一個傳統。但是傳統沒有把一個人的塑像放在家裡面專門收藏的,我們看到的陶俑,或者是墓葬用品,或者本身是實用性的器物,現代雕塑這個概念從西方傳入中國也不過百余年,進入21世紀以來,很多的雕塑家和公共藝術家的邏輯開始進入一個並行的狀態,所以雕塑並不像傳統書畫,有一個收藏傳統。”

  然而,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吳洪亮指出:“雕塑和版畫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可復制性。因為一件雕塑是可以被翻制的,或者是被幾乎原樣進行復制,做一個雕塑,工廠可以做很多件幾乎一模一樣的出來,於是藏家就擔心,它不是唯一的,會不會不斷翻制而使價值下跌?這樣的一個可復制性使雕塑的收藏產生了一個瓶頸。”

  建立認証體系是雕塑市場的保証

  近來,鑄銅或者石材雕塑是否容易被復制,是否在收藏中存在風險的問題引起了媒體關注。

  吳洪亮解釋說,這樣的背景下很重要的要對藝術家尤其是雕塑家創作的數量要進行一個限定:“現在在中國大家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慣例,就是1米以內的架上作品,或者是在室內空間的作品,一般大家做的是8件,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可這8件要怎麼認定呢?我個人包括很多的雕塑界的專家正在推進雕塑認証的事情。”

  吳洪亮認為,雕塑市場要發展,就必須有相關的市場規范措施出台和實施,因此建立雕塑認証體系勢在必行。在藝術家、拍賣方和收藏方以外的第四方的調控之下,解決由雕塑可復制性引起的混亂:“最近有一個比較好的現象可以跟大家分享,就是北京市政府在若干的努力之下,有一個試行的條款,北京認定了幾個機構可以進入鑒定的試運行階段。雅昌他們現在開始做這個工作,而且是從現在在世的雕塑家開始的。因為作者本人去認定這件作品是不是他自己做出來的,相對還是可靠的。通過一系列的認証系統,包括數據庫的建立,這件作品以后如果進入二級市場的流通,甚至是一百年以后進行再流通的話,每一件作品他有一個相應的認証體系的支撐,不只是做一張証書,而是有一個體系,有數據庫的支持,有文獻的支持,有一些注錄資料的支持。”

  吳洪亮相信,一個科學的、有說服力的認証系統,將幫助建立良性有效的市場規范體系,這將為雕塑市場的發展減少后顧之憂。

  關於雕塑收藏的問答

  問:年輕的雕塑家的有些作品不像傳統的鑄造或者雕刻具有可復制性,而是帶有一些裝置的唯一性的,可是他帶來一個收藏的永久性的問題。比如可生長的、表現一個時間的過程,這些觀念性的作品離開了現場,如何進入美術館收藏?

  吳洪亮:這個在國際上大家慢慢公認的其實就是一種方案收藏,就是藝術家和收藏者要簽一份協議,這份協議裡有幾個內容,第一個內容有現場的這張照片,這個作品的照片,然后有作品制作的方法及其材料,可能還有實體的部分,可能有這個藝術家做的手稿或者是他提供的照片或者是資料。一個空間有三維圖,就像做空間圖一樣,包括制作的邏輯,這個邏輯本身就是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基本可以復制的,如果一樣那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個方案概念的收藏。個人藏家也是一樣。

  問:雕塑保存需要什麼條件呢?它的價值會不會由於時間帶來的損耗而降低呢?

  吳洪亮:相對個人性的收藏,或者跟市場發生關系的收藏,我們一般的體系還是以架上為主,所以一般在二級市場2米以上的雕塑是非常少見的,甚至比如說我記得特別清楚,UNMASK有一件不大的作品賣了三四十萬,結果他有一件2米大的作品才賣了十幾萬,按理說他投入的成本大多了。

  收藏的成本面臨幾個問題,第一個是損耗的問題,對於傳統的雕塑,青銅的、石頭的等等,你收藏包括博物館收藏雕塑都特慎重,第一所佔用的空間,第二你的承重也要考慮到,所以這也是雕塑和收藏的一個問題或者是阻礙。但是雕塑又有一個好處,就像梁思成先生說的“雕塑為先”,雕塑具有永恆性。比如說你打一個石頭的作品,咱們說得最通俗的在盧浮宮裡頭三件最著名的作品有兩件都是雕塑,而且那兩件還是殘的,繪畫要是殘缺了沒法看了,但是作為雕塑品他具有的永恆性和空間的能量是很大的。

  其實在收藏雕塑的體系裡頭,確實對收藏者要求和收藏繪畫的要求是不同的。

  問:前面提到雕塑的可復制性,我們能不能反向思考:未來的雕塑藝術專門走批量化的生產,降低售價以走進千家萬戶,這樣不可以嗎?

  吳洪亮:當你把一個雕塑無限復制比如一萬件的時候,其實它的商品因素就開始佔據一個主體更多的百分比了,它的藝術含量一定會相對小一點。我舉一個實例就在我身邊,我認識UNMASK這個組合十幾年了,他們一直用一種商業的方式去質疑商業,他們有一個作品“血拼”賣得最好,那個時候藝術市場開始討論你說的多重復制這個問題,我們甚至把它叫做“藝術產品生產”。於是他們也做了大量的東西,但是精神化的東西和成本有個經濟上的博弈,這個博弈他們失敗了,到今天他們這批東西賣得最不好。這是一個學問,如果你讓一個藝術家去思考一萬件的藝術品的復制的時候,他的思考就會出現問題的。

  孫振華:一方面這個批量化好像是在弘揚推廣你的藝術,另外一個悖論就是,這種批量化同時也在毀滅你的藝術。我們都說物以稀為貴,不是他的成本,你的銅多還是石頭多,不是一張紙多少錢,不是這個,他最能體現的就是你的獨創的精神價值,這個價值需要價格來保護。比如說我做了一個好雕塑,你立馬就復制了,立馬街上比比皆是,就像我們到西安滿街都是小兵馬俑,你買不買?你買了以后回來放到家裡也不覺得珍貴。包括名牌的產品LV,反正那個東西可以復制,珠三角的一些工廠一夜之間給你制造一堆,那個有意義嗎?

(責編:赫英海、張卉)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