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藏友周啟壯(右二)將其收藏的一塊百年界碑,捐贈給籌建中的武漢商業博物館 記者傅克強 攝
2日,正在籌建中的武漢商業博物館接受首件捐贈文物:2年前在漢正街拆遷時被發現,流入收藏品市場的漢口老字號銀樓“漢寶成”界碑,由收藏者周啟壯先生無償捐贈。這塊迄今逾百年歷史的界碑,成為武漢商業博物館(籌)第一件館藏實物。
碑身整體保存完好,局部有風化
記者在徐東古玩城現場看到,這塊材質為花崗岩的青石界碑長度達180厘米,寬46厘米,厚約13厘米。碑正面,以斗大的行楷刻有“漢寶成己牆界”字樣,碑身整體保存完好,局部有風化現象。據估計,石碑重約400公斤。
周啟壯在升基巷發現界碑
石碑收藏者周啟壯先生是一位鐘情武漢歷史的收藏愛好者,在漢口崇仁路古玩市場開有一爿小店。在漢正街土生土長的周先生告訴記者,界碑為2年前在漢正街升基巷被發現,當時此處正在拆遷,此碑被遺棄於廢墟中。有心者將之從漢正街運出,轉給他的小店。因碑身太大,小店存放不便,周先生隻好雇人將之從漢口運至武昌徐東古玩城朋友處“寄藏”。
界碑距今有百年歷史
周先生的說法得到作家、《武漢往事》作者羅時漢先生印証。他回憶:2011年8月的一天,他探訪正在拆遷中的漢正街升基巷,在一片瓦礫廢墟發現了這塊石界碑,並在原始處所拍攝了石碑照片。據他考証,這塊石碑距今約有百年歷史。
同樣在漢正街長大的羅時漢長年關注武漢歷史研究,他不無遺憾地表示:像這樣的漢口老字號牆界碑存世稀少,它見証了清末至民國時期,武漢金銀首飾行業在漢口發展的盛況,非常珍貴。
眾多熱心市民提供征集線索
據悉,自6月27日卓爾控股聯合本報籌建武漢商業博物館,向全球征集文物以來,眾多熱心市民和民間收藏愛好者積極提供征集線索,表達捐贈意願。周啟壯先生是第一位向武漢商業博物館(籌)捐贈實物的熱心市民。昨日他向記者表達心聲:將漢口老字號界碑捐贈給博物館,既是發揮它應有的文物價值,也希望以此帶動更多熱心人士支持好參與商業博物館的建設。
博物館籌建方表示,屆時將邀請周先生參加武漢商業博物館開館儀式,正式頒發捐贈証書。該實物展出時,將標識捐贈者名字,以示敬意。
八旬老漢口胡德彰回憶:
兒時家住銀樓對面或見過石碑
求証>>>
記者詢問幾位“老漢口”了解到,“漢寶成”是民國時期漢口的一家老字號銀樓,為浙江商人在漢開設,時人稱之“老寶成”。
據《中國老銀樓資料匯總》記載,清末民初起,漢口的金銀首飾行業逐漸形成了本(湖北)、江(江西)、浙(浙江)三幫。浙幫財大氣粗,以經營金飾為主,開設有寶成樓、老鳳祥、老天寶、老物華、老寶盛、老寶興、老文元等大銀樓。
“史料裡的‘寶成樓’應是位於漢正街升基巷的‘漢寶成’銀樓。”81歲的胡德彰先生從小在漢正街長大,父親是藥材商人,他家當時就住在老寶成銀樓對面。老人回憶說,寶成樓的建筑風格和一般商鋪不一樣,整座大樓三層,由風火牆一通到底,幾乎沒有明窗,一樓不設門面,從厚實大門進入樓內,才見廳堂和櫃台,堂內設有桌椅,客人進來后,有店員招呼落座侍茶。
老人記得,小時候,他每天放學都要經過石碑,印象中,碑上的字很大。他斷定:周先生捐贈的“漢寶成”牆界碑很可能就是他小時候見過的這塊石碑。
新中國成立后,寶成樓成為一家工廠的廠房,后來又成為一家拉面廠的作坊。史料記載,民國時期,浙商也在湖北的沙市和老河口等地開設有“老寶成”分號。 (記者蔣太旭 通訊員江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