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琪:新水墨搶灘國際藝術市場--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李安琪:新水墨搶灘國際藝術市場

2013年07月04日08:12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李安琪。 香港蘇富比供圖

李安琪。 香港蘇富比供圖

  6月28日,“七十后:新水墨——怡情齋收藏展‘和’一墨相承──香港藝術家十二人展”在香港蘇富比[微博]藝術空間落下帷幕。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於2012年5月19日開業,除了做藝術展覽,也包括拍前預展。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策劃總監李安琪在接受《京華時報[微博]》記者專訪時表示,亞洲乃至國際對新水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是新水墨的發展時間還比較短,現在定義什麼是新水墨還為時過早。

  

  >>關於展覽

  70后是新水墨親歷者

  京華時報:此次兩個展覽是一展一銷,作品是如何選擇的?

  李安琪:“七十后:新水墨──怡情齋收藏展”隻展不售,怡情齋主人龐俊怡拿出涵蓋兩地藝術家的部分經典作品,呈現當代水墨的各種面貌、媒材和創作主題,反映不同的社會面貌,以及水墨的詞匯與聯想。同場舉行的“一墨相承──香港藝術家十二人展”為展售會,透過水墨之韻演繹變幻不斷的城市景觀,展示香港的集體回憶與身份認同,體現其對當代香港藝術帶來豐富多樣的影響。我們挑選了呈現不同面貌、媒材和創作主題的作品,希望為收藏家及藝術愛好者帶來不同的選擇,其中包括攝影作品、圓珠筆紙本、視像裝置和雕塑等。

  京華時報:為什麼選擇舉行新水墨的展覽?

  李安琪:香港蘇富比旨在開拓亞洲藝術愛好者之收藏視野,適逢蘇富比在亞洲成立40周年,策劃香港首個同類型當代中國水墨收藏展“七十后:新水墨──怡情齋收藏展”是希望為一群年輕的內地和香港兩地藝術家提供平台,讓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更能認識他們的當代水墨作品,探索新一代70后藝術家的作品﹔“一墨相承──香港藝術家十二人展”展售逾20件來自12位香港藝術家於過去10年創作的作品,反應很理想,尤其吸引年輕收藏家及新晉藏家的注意。由於這個展售會是以私人洽購的方式出售藝術品,跟公開的拍賣不一樣,我們不能透露銷售數字。

  京華時報:為什麼會選擇做一個70后藝術家的展覽?

  李安琪:舉辦過的關於當代水墨的展覽大部分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藝術家為主,本次展覽中的16位藝術家生於1970至1989年間,分別見証了20年來內地與香港的巨大變遷:經濟起飛及迅速城市化、1997年香港回歸、互聯網及太空探索年代之來臨等種種發展及現象等。這些藝術家面對著大都會急速轉變的步伐,透過傳統水墨的媒體探索演繹當代藝術視覺景觀,並闡釋他們獨特的當代視野。他們既忠於前輩的拓新精神,也不斷對水墨的特質、藝術的媒體理念及新想法、素材、技巧進行實驗,力求締造個人藝術語言。他們以水墨表達自己獨特的聲音與視野,擴闊當代藝術表達的空間,由此也為藝術愛好者帶來更廣的視野。

  >>關於新水墨

  定義新水墨為時尚早

  京華時報:目前在新水墨的界限上存在爭議,您覺得什麼是新水墨?

  李安琪:當代水墨不拘泥於文人畫的水墨紙筆,藝術家以傳統媒介表達創新意念、美學及文化象征。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水墨運動”到“85年美術新潮”,先鋒藝術家如呂壽琨、周綠雲、劉國鬆、王無邪、谷文達、徐冰等,結合東方媒介及西方觀念創造了突破性的藝術詞匯,也引出了文化藝術新方向,並深遠影響了當代水墨的發展歷程。這些前輩將中國當代藝術與西方接軌,他們同時面對如何將中國當代藝術向西方轉譯的挑戰。在21世紀全球化環境中,水墨在當代維度詮釋下溶入新的文化思維、觀念及美學內涵,使從前嚴謹的水墨藝術主流脈絡,通過大膽的試驗得以重新定義。但是,此類藝術隻發展了很短的時間,需要多一點時間才可作定論。

  京華時報:內地與香港新水墨藝術家在創作上存在哪些異同?

  李安琪:新水墨具有地域文化差異特性,關乎社會與歷史的發展背景,藝術家如何響應水墨傳統,主要是取決於各自城市地方的文化與歷史特點。香港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水墨運動的基地,也是發展最蓬勃的地方。內地藝術家長期生活於傳統規范與現代革新的內地發展環境之中,而香港藝術家在英屬殖民地時期成長,缺乏一個明確的文化認同,他們隻從書本、節日和旅行中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從中尋找傳統個性。港台和內地藝術家都希望打破傳統水墨的局限,並注重與西方藝術接軌,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抽象、極簡主義、概念性及實驗性的觀點完美地融入水墨中,通過水墨與西方進行交流和對話。

  >>關於收藏

  新晉藏家已開始購買

  京華時報:目前新水墨的市場情況如何?

  李安琪:中國水墨畫在收藏界一直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幾年來很多人對中國當代水墨畫的興趣與日俱增。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使用傳統筆墨,展現出符合當代特點的新水墨世界,藝術家不同的背景又成就了他們迥異的風格,帶給觀者耳目一新的景象。

  京華時報:藏家對新水墨的接受程度是否高?

  李安琪:水墨素來是重要的藝術媒介,並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近年來,不少學者以新水墨藝術作為研究項目,此類作品更於知名博物館、畫廊及展覽中展出,這反映了中國當代水墨畫的重要性日增。再者,當代水墨畫的價格相對較能讓收藏家負擔得起,尤其備受年輕及新晉藏家關注,有些人已經開始收藏。

  京華時報:紐約自去年開始著重舉辦新水墨的展覽和銷售活動,西方對新水墨是否可以接受?

  李安琪:近年,亞洲以至國際對水墨藝術的興趣漸趨濃厚。紐約蘇富比今年三月推出的“Shuimo”展售會呈獻第一代突破水墨傳統的當代名家作品,展覽讓大家有機會探究了解一眾仍未被完全發掘的新一代青年藝術家創作,也讓中外藏家嘆為觀止。(京華時報記者顧博)

(責編:孫石磊、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