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尼斯雙年展觀察
盡管有專業人士認為,藝術圈十年前早就不把威尼斯當做掌控藝術最高學術的標准了?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藝術家和畫家想擠進威尼斯平行展?這就是個問題。即使在威尼斯雙年展開幕前后那幾天,把自己置身於這個島上,那種人流簇擁著熱浪,那麼多的讓你應接不暇的除了國家館之外的各種平行展和自發組織的外圍展,沒有人會覺得威尼斯的藝術在退潮,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喜歡不喜歡威尼斯雙年展是一回事,而它在業界的影響力和引力又是一回事。
由於我在2010年接手過一項來自開發商委托我策劃的平行展,所以才領略了對中意兩國商人之間的爾虞我詐,以及威尼斯商人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如何在服務行業上大賺一筆的手段。今年如此眾多的平行展隻不過是以往的擴大版。
由於中國平行展眾多,媒體對中國國家館的關注度也會相應地減弱,但是,國家館還是國家館,再資深的平行展的策展人在外界的關注度上也無法和國家館策展人相比,它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說到中國館,每屆都會有不少的議論,盡管許多人在私下也在議論今年的中國館是與非,但是,它至少沒有像有些平行展那樣失去藝術的品格,那樣的烏煙瘴氣。平行展如此之多,其原因有一二。有多達300名以上的中國藝術家和江湖畫家在威尼斯晃悠,加上相關人士,其實人數遠遠超過這些,有玩笑說,威尼斯的水位比往年提前上升了。
每個參加者都抱有不同的心態和動機,不過有一種感受讓人感慨,那就是藝術家喻紅在“心跳”展赴威尼斯之前的新聞發布會上的感言。她說她二十年前就參加過威尼斯雙年展,那時中國人沒條件出國,展覽完了作品也不知去向了,現在中國人可以自己策劃自己的展覽,也能有資金租那麼貴的場地和自由來往,完全是兩個天地了。而也有其他人的心境是,想想一輩子也等不到中國館能選上自己,所以還不如趁熱到威尼斯玩一把。而那些第三世界小國的國家館也把中國那些水平參差不齊的藝術家和畫家一起拉進他們的國家館,也是收取了高額費用,總之,錢,是一個杠杆。
我說過,威尼斯不是藝術發表的天堂,因為有些在國內的環境中無法發表的行為藝術,也是通過突然襲擊的方式出現在公共場所。威尼斯組委會也有檢查和確認制度,即使是官方標志的位置和大小都有嚴格的監管,有著百年以上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有著非常成熟的管理和運營機制,只是由於意大利的經濟低迷,才使得本來高不可攀的藝術殿堂放低台階。
搞大、人多、花錢,是中國平行展的特征,但是它有什麼影響力呢?至少沒有人像排長隊看德國館、法國館、美國館、丹麥館、北歐芬蘭館,以及亞洲的韓國館那樣等著看中國的平行展,由此可知自我感覺良好不夠,真正的軟實力體現在被喜歡、被尊重、被信賴或被羨慕上。中國當代藝術自認為是“未曾呈現的聲音”,但在世界藝術的潮流中,可能是沒有必要傾聽的聲音。
中國館與往年不同的是拆掉了那些大油罐,空間相對大了不少。油罐在館中一直被認為是障礙,可是藝術常常是在限制中找到自由。問題的本體是:空間制約著藝術,還是藝術被空間放肆?
□方振寧(藝術家、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