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收藏迷邵中的文化遺產情結 其私人非遺博物館將開放
浙江在線06月07日訊村民們廢棄不用的石磨、魚簍,他花錢買回去當寶,“退休”了的麻繡織機、榨油機,也是他收藏的心頭好。凡是淳安當地祖輩們生產生活用過的,如今已淡出人們視線的那些物什,都是他費心尋找,精心搜集的東西。他說,做這一切,隻為愛好,隻為留住那些已經消逝的文化遺產。
明天就是我國第八個“文化遺產日”,主題為“人人都是文化遺產的主人”。由此,筆者日前慕名專訪了我縣文化遺產的收藏達人——邵中。
他的願望:搶救即將消失的淳安文化
邵中,淳安東庄人,和許多同齡人相仿,他參過軍,進過機關大院。不同的是他緊跟千島湖發展的步伐,另辟蹊徑,90年代初就成了錢幣島的島主,開發了千島湖系列高端錢幣旅游紀念品。與此同時,他以獨到的眼光去發現搜集散落在淳安這個“文獻名邦”的民間文化遺產。尤其讓他陶醉的是越來越遠離現代生活的民間物什。他投資開發的近1500平方米縣內最大石窟群,藏有他三十多年來收集的3000多件將要消失的民俗文化用品——如帶款的龍嘴石磨,淳安民間的各種魚簍、以及一、二、三、四桶型號的茶葉揉捻機等稀罕用品,所以又被人稱之為“淳安縣最大的私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其中省級“非遺”一個:山越麻繡織機十余台和100多幅麻繡繡品﹔市級“非遺”兩個、龍鳳木頭手工榨油機一對,以及多組石磬,其中石磬還將參加明天“非遺日”的展覽,作為淳安非遺文化的重磅展示。
邵中的外祖父是一位書畫家,平日裡也很喜歡收藏字畫,受家庭環境影響,他對文化的理解比一般人要更深。“文化,就是獨一無二的,哪裡都模仿不了的,所以我們必須保護它,挖掘它。包括搶救那些被淹沒的文化,也要一點一滴地讓它慢慢從水下浮出來。”
邵中說,淳安的老字號都被淹沒在水底,想辦法恢復老字號,唯一途徑就是去民間尋找看看有沒有遺落的。很多歷史悠久的城市,都會有屬於這個城市的老字號,這也是旅游文化的一大特色,比如杭州的河坊街,上海的老字號小吃等等。對於淳安老字號的挖掘,如今縣委縣政府也開始重視起來,他自覺義不容辭,必須加入這一行列。
他笑言,現在的他進村轉悠,簡直跟掃蕩一樣,把那些被村民們扔了或者以為不值錢的東西,全都收集起來。特別是對一些涉及拆遷的村庄,他更是“淘了又淘”,直到確認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拿走,才離去。
精美的“石權”,吸引央視拍攝水下古城
石權,通俗叫法就是石頭秤砣。這是筆者在邵中的近1500平方米的“非遺博物館”內發現的最有亮點一群東西了——共有1200多個石秤砣,共計30余噸。
邵中回憶說,當時央視來拍千島湖水下古城時,攝制組曾經來過他的石窟群,在他的石窟群裡看到石頭秤砣上有很多圖案、文字等,保存還很完好,這讓攝制組的工作人員很有興趣。
邵中對他們說道,他收集的這1200多個石頭秤砣,對於有著“文獻名邦”的淳安來說,只是九牛一毛,更多的都被淹沒在了水底下了。從這些個石頭秤砣可以看出,當年的淳安貿易是何等的繁榮。這更是激發了央視攝制組來拍攝水下古城的信心,於是,水下古城的繁榮景象就在他們的鏡頭下一一顯現出來了。
這些石頭秤砣,分別有文字型、圖案型、一般家用型等,文字有“權衡萬物”、“川流不息”等,圖案有最經典的“梅蘭竹菊”,以及各種錢幣的圖案。形狀有方的、圓的、多邊形、瓜型、磚頭型的,甚至有像現在鐵稱砣型的,各式各樣的都有,唯一相同的就是都為石頭制作。不過石頭又各有不一,有淳安著名的茶園石、青石、龍岩石等。眾多形態各異的秤砣足以証明當時的淳安,確實是甲等縣,古城的繁華,貿易的暢通。雖然自始至終,這些石頭疙瘩默不作聲,但卻無聲地向現代人訴說著淳安曾經的繁華歷史。
邵中告訴筆者,第一次發現石頭秤砣,是他下鄉“收磨”的時候。他說石頭秤砣這東西,你專門去找,是找不到的,總是在你不經意間發現它。有一次收磨時,他發現一個移民的農戶家裡,用石頭秤砣來壓咸菜。農戶並不懂它的價值,只是覺得這是移民前從老城裡帶出來的東西,僅作一個念想吧,而且還能物盡其用。當然,還有一些農民是用“石權”來“鎮宅”,據說可以辟邪。
邵中覺得,如此有意思的物件,自己沒有,許多人家裡怕是也早用不上了,但它樣式美觀,頗有欣賞價值,收藏起來,也是對過去歷史的一個見証。
於是,邵中開始慢慢留意農村裡的石頭秤砣,有時候到一個村的時候,會收到十幾二十個石秤砣。目前他收藏最重的秤砣就有100余斤。他回憶收秤砣時,想起淳朴的村民同意他拿走秤砣,卻舍不得給他一個麻布袋裝秤砣的情景,哭笑不得。
邵中介紹說,石頭秤砣主要分布在青溪、姜家、汾口片區內,其他區塊很少。他收到的秤砣大部分為貿易用的商用秤砣,但其中還有祠堂裡用的秤砣,也有衙門裡用的秤砣,當然也有很稀罕的紀年秤砣,甚至還有很多更古老的秤砣,只是他實在沒有時間好好整理它們,所以分類目前還不夠明確。
寶貝越來越多,他打算向公眾開放展示
邵中告訴筆者,他收藏民間民俗用品的習慣已經有三十多年了,所以哪裡有好東西就往哪裡鑽成了他的條件反射了。但有一條他始終堅守,那就是東西必須是淳安的,或者與淳安有關的。他執著於發現和挖掘淳安文化,他要努力搶救的就是淳安的民間民俗文化。
“邵中,你的收藏品雖賣不了高價,但很珍貴,因為物以稀而貴。這些民間的民俗用品並沒有價值,很少有人會去收藏,但這些東西沒有人收藏,就會隨著時代的消失而消失了。所以說,意義很重大。”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呂濟民在參觀完邵中的“私人非遺博物館”后,中肯地給了這樣的評價。
保護住那些即將消失的物質文化,雖然商業價值不高,但是其文化價值確實不可估量,更可貴的是那份深遠而重大的意義——曾經的繁華和滄桑,隻有這些物品默默記錄著。
邵中最后告訴筆者,他的“私人非遺博物館”今后將正式對外開放,讓這些記載著淳安歷史的物品將原原本本地展現在眾人面前,讓更多的淳安人了解祖先留下的智慧財富,也讓外地游客們大飽一頓淳安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