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盧芹齋藏書說起:美術文獻引發的蝴蝶效應--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從盧芹齋藏書說起:美術文獻引發的蝴蝶效應

2013年06月09日08:33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盧芹齋藏中國古玉及青銅藝術品展覽圖錄

山中商會及盧芹齋等中國藝術品展覽圖錄5本

近年來,隨著回流文物的增加以及藝術品贗品的泛濫,源流清晰、信息詳盡的美術文獻成為鑒定作品真偽的可靠依據,具有參考性及藝術性的美術文獻、圖錄類書籍的收藏價值日益凸顯。近日,上海泓盛拍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泓盛”)對外宣布,將於7月推出“盧芹齋簽贈及中國重要藝術文獻”專場拍賣,盧芹齋這一名號早已成為古董界的金字招牌,這批經過名家舊藏的美術文獻,將成為收藏界的關注點和市場的搶手貨。

“雖然后人對盧芹齋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不可置否的是,在中國文物史和收藏史上,盧芹齋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收藏家不僅重視其經手或收藏過的藝術品或文物,對他收藏過的文獻書籍和相關資料也非常重視,他們已經成為具有歷史意義和參考價值的資料。”

作為縱橫東西方的古董藝術商,盧芹齋(C.T. Loo,1880-1957)在中國古董藝術品界的名聲幾乎無人不知,盧芹齋的客戶群體包括J·P·摩根、洛克菲勒這些實力雄厚的大買家,還有很多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和波斯頓美術館等藝術機構,他經手的大批國代藝術品中包括名聲顯赫的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駒”。在拍賣場上,盧芹齋具有非常強大的號召力,成為買家選擇作品的重要依據,也是藝術收藏界的金字招牌。

時至今日,不僅是盧芹齋收藏或者經手的藏品大受歡迎,其曾經收藏過的文獻資料也成為市場關注的對象。據上海泓盛董事長趙涌介紹:上海泓盛的這批盧芹齋藏書是從一位國內藏家手上征集而來,他早年就專注於收藏盧芹齋藏品,這批藏書的質量和數量都是近年來市場上難得一見的。

例如,其中包括戈路波、沙畹、喜仁龍等西方早期中國藝術史研究專家或收藏家合著、1914年至1935年在法國原版初印的《亞洲藝術》豪華精裝本大全套18冊。該套書當時限量出版15部,曾出現在1940年3月舉行的被譽為歐洲拍賣史上傳奇事件的“喬治·歐默福普洛斯”收藏品專場拍賣會上,其近70年間未曾再次露面。

此外,重要的藏書還包括清嘉慶四年(1800)英國梅森少校著倫敦原版初印《中國服飾與中國刑罰》大型豪華精裝合訂本一冊全,上下兩卷均為銅版精印、部分手工上色,每幅皆配英法雙文注釋,難能可貴的是,該書手繪水彩原稿均出自廣州外銷畫家蒲呱之手。趙涌介紹,該套書存世量極為稀少,據世界上最大的聯機書目數據庫檢索可知,目前全球各大圖書館館藏記錄僅12部,中國國家圖書館隻有此書1983年之影印本,原始版本亦無實物。

盧芹齋收藏書籍涉及的內容包括曾經為中國王室或者歐美貴冑擁有的中國繪畫、青銅器、陶瓷、石雕和玉器等寶物,其中一些已在社會動亂或者戰爭中遭到破壞,甚至被洗劫一空。現在,這些當年出版的畫冊都成為拍賣場上的搶手貨。

盧芹齋藏書特點在於數量大、專業化,從20世紀初流傳至今,歷經眾多藏書人之手,自然受到市場追捧。在2012年9月中旬紐約亞洲藝術節上,紐約佳士得舉行了一場特別的拍賣——“學無止境:亞洲藝術書籍系列”專場拍賣,上拍有關中國藝術的重要書籍及文獻資料,大部分都出自於盧芹齋。

在那次拍賣中,“學無止境﹔亞洲藝術書籍系列”專場成交總額為129萬美元,而盧芹齋收藏的古藝術文獻基本都以超過估價5倍以上的價格成交。例如,日本學者水野清一、長廣敏雄合著的《雲岡石窟:五世紀中國北部佛教窟院的考古調查報告》估價5000至7000美元,以7.45萬美元成交﹔一套盧芹齋1940年在美國舉辦“中國石雕展”時出版的展覽圖錄,估價僅為500至800美元,最終以5.62萬美元成交﹔盧芹齋收藏的一套原盒原函的《宋畫精華》估價800至1000美元,成交價高達7.45萬美元,由此可見,盧芹齋藏書的受歡迎程度。

巴黎紅樓是盧芹齋在巴黎的古董店,一座裝飾著紅色寶塔的中式建筑,至今尚存,已成為巴黎市保護建筑。2012年,盧芹齋的后人重新買回了這家店,將這裡建成一家展示亞洲藝術和古代紡織品的畫廊。畫廊藝術總監杰奎琳表示,她很欽佩盧芹齋讓西方人對中國及亞洲藝術產業感興趣所做出的貢獻。據她介紹,盧芹齋去世后,其書籍和收藏品通過不同的途徑散佚世界各地。2012年紐約佳士得所拍賣的圖書和文獻資料,都是盧芹齋曾經珍藏的,在世界各地的藝術市場上,還能見到盧芹齋經手的藏品和收藏過的文獻資料,巴黎紅樓現在也有部分盧芹齋當年留下來的書籍、通信和攝影作品。

百年以來,很多藝術品在戰亂和意外事故中被毀,美術文獻也一樣,留存至今的早期文獻顯得彌足珍貴,有的甚至成為孤品。比如,在上海泓盛的這次專場中,就有盧芹齋收藏的《歐美重要私人珍藏遠東藝術陶瓷》一書,當時是限量出版,不對外公開發售,隻在陶瓷同好中交流,除去書中各大收藏家人手一冊外,坊間幾無流傳。趙涌說:“這套書出版時間在民國初年文物走私最瘋狂的時期,對於了解當時文物流失的走向脈絡非常有幫助。”

歷代杰出私人收藏家收藏的圖書名品,本身就經過挑選淘汰過程,隻有那些真正的好書,才能在大藏書家手中被珍藏傳承下來,其價值已被歷史驗証。

從中國收藏發展史來看,20世紀之前的收藏大多是根據收藏家的個人喜好展開的,沒有相應的資料進行梳理,也沒有相應的文獻資料對藏品進行描述。對藝術品進行系統性的收藏,帶有出版物的整理是從20世紀初才開始的。趙涌介紹:“盧芹齋正好介於中國文物和收藏品處於急劇變化的時期,新舊收藏觀的轉換,東西方的碰撞,他收藏的這批書籍對文物藝術品的收藏具有資料梳理的重要作用,這些出版物不僅記錄了當時文物藝術品流傳的情況,也是我們現在追溯流失文物藝術品的重要文獻資料。”

近年來,美術文獻已經逐漸成為單獨的收藏品種,甚至國內很多拍賣公司相繼設立單獨的“美術文獻”專場。美術文獻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文獻性和存世的珍稀性兩方面,不僅使今天的研究者和藏家能夠了解當時的藏品,對收藏的過程和歷史的梳理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從早期美術文獻的存世情況來看,由於印刷條件和當時市場需求的行情,當時的印刷量就不大,從現有統計來看,1949年之前出版的美術文獻量很少,尤其是關於中國藝術的出版資料,大部分存世的文獻都被圖書館、博物館或者一些資深藏家珍藏,很少出現在市場。在全世界各個地方的中國文獻資料存世也非常少,尤其是經過大藏家之手得到廣泛重視,可遇而不可求。

收藏都追捧藏品的珍惜性,文獻收藏也越來越受到藏家的喜歡。趙涌介紹,現在已經有藏家專注於收藏藝術文獻,這部分藏家的組成和背景都比較豐富,各自從不同的角度看中這類藏品。“古代美術文獻存世很少,文獻價值高,在歷史、政治領域也有重要文獻整理出來,雖然是一個新的板塊,但隨著價值的提升,入門門檻也越來越高。”他說。

隨著收藏觀的轉變,越來越多的研究型藏家隨之出現,收藏過程就是研究過程,他們會更加注重收藏品背后的文化價值。2010年之后,越來越多的藏家也認識到藏品文化和藝術內涵需以相關的知識的支撐,文字資料、出版資料的重要性得到重視。“沒有藝術品和收藏品,不可能出現這些文獻,沒有文獻的進一步研究和挖掘,藝術真正的價值和內涵也得不到體現。”趙涌強調。(記者 黃輝)

(責編:魯婧、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