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收藏地券成收藏家--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農民收藏地券成收藏家

2013年05月30日08:50    來源:燕趙晚報    手機看新聞

制作好的拓片字跡清晰。 本報記者 張海強 攝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施榮珍應聘成為正定縣封神演義宮的一名工作人員。正是這樣的經歷,使她對我國的歷史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前工作時,常常看到街道上有收藏古玩的店鋪,施榮珍漸漸對古玩收藏也有了一定的興趣。特別是遇到了自己入行的老師——正定縣的歷史老師、著名收藏家劉秀峰,施榮珍真正地進入了古玩收藏領域。2003年,施榮珍在正定縣寧榮街開了一家名為百石齋的古玩店。“古玩收藏完全靠的是眼力。”施榮珍說,由於一開始入道時眼力不行,一般總是仰仗劉老師。經過長期的歷練,現在的施榮珍隨便哪一種墓志銘或者地券,隻要她一過眼,立即就會知道真假及收藏價值。
  收藏墓志銘與地券開啟了施榮珍的求知欲望,她不斷地求教於劉老師,自己也買來大量的書籍來研究學習。她告訴我們,墓志銘是北方人常用的稱呼,在南方則為地券。墓志銘會詳細記載墓主人的生平事跡等,而地券則多是對死者願望等的虛幻構建。
  施榮珍介紹,她收藏的多是南北朝時期與唐宋時期的墓志銘與地券。南北朝時期的地券多來自於河南,唐代的來自於山西長治,而宋代的多來自於江西一帶。其中最讓她自豪的還是2002年收藏的北周時期鄭洛生的墓志銘,“這塊墓志銘的書法是我最喜歡,也是最有文化價值的。”說著她便指給記者看她用這塊墓志銘制作的朱砂拓片,一臉的自豪。
  2011年,河北師范大學的一位負責人突然找到施榮珍,稱自己多次到施榮珍的古玩店裡考察,特別欣賞她收藏的各種地券,並極力邀請她到河北師范大學為大學生講授拓片知識。施榮珍有點膽怯,她表示自己一個農家婦女,沒有多少文化,也不會說普通話,去給大學生上課,恐怕不行。在學校領導的一再堅持和鼓勵下,施榮珍才鼓起勇氣,接受了學校的聘請,多次到師大美術與設計學院等院系,為大學生們現場講解並當場動手演示拓片等相關知識,並被河北師范大學授予“民間工藝大師”稱號。
  施榮珍至今收藏了各種碑志、磚瓦、買地卷拓400余種,藏名人跋語50余種。其珍貴志石《爾朱氏邕墓志》《北魏元昂墓志》等,先后在《書法家》《文物春秋》刊登。
  2012年,到正定旅游的中國書法院展覽館執行館長柴天鱗與她當面探討關於墓志的收藏心得。5月30日,施榮珍的“百石齋藏宋地券百品展”正式開展,在業界引起了轟動。中國書法院院長王鏞等專家表示,此次展出的宋元時期地壙、地券拓片120件,書法研究價值頗高,填補了我國宋代地券研究的空白,將為研究宋代民間書風和民俗提供第一手資料。談起未來的打算,施榮珍說,目前,她正在積極整理,准備將這些拓片結集出版發行。(李潔夫)

(責編:赫英海、魯婧)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