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公眾考古已成為一個熱詞。公眾從未像今天這樣將如此多的關注賦予考古領域,全國各地的公眾考古活動層出不窮。
但是冷靜地看一下就不難發現,目前國內公眾考古活動中的業外人士遠遠多於業內人士﹔而有業內人士參與的公眾考古活動中,民間性質的又遠多於官方﹔即使是業內人士參與的官方公眾考古活動也往往是形式大於內容。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近年來,公眾考古的需求迅猛增長。這種需求是以物質生活的豐富為基礎,伴隨社會發展而自然產生並加速增長的。公眾早已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考古知識普及和文物展示陳列,他們追求的是更深入的了解和提高。然而考古界卻並未及時針對這種公眾需求做出轉變。這種反差使得公眾考古與考古界開始割裂,很多公眾考古活動不得不拋開了考古業內人士。近些年的公眾考古活動中,頻頻出頭露面的往往是考古愛好者、文物收藏者、媒體人士等等,本應作為公眾考古主力的考古從業者總是寥寥。這不但影響了公眾考古活動本身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從更深遠的角度來看,這種割裂勢必會對中國考古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傷害。考古從業者不應將公眾考古這塊自己的陣地輕易放棄。
2.很多地方的公眾考古活動是由民間團體或是企事業單位發起,官方機構多是挂名而已。實事求是地講,中國的官方機構還沒有將公眾考古作為重要工作來投入熱情,在很多官員的心裡,公眾考古仍局限在博物館中或是少兒讀物中。聊到公眾考古,他們總會描述這樣一個畫面:一些群眾簇擁在一位手持文物的考古學家的身邊聆聽——這就是他們對公眾考古的全部認識。曹操墓已經給我們好好上了一課了,可惜還有很多人沒有真正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很多公眾考古活動是被動進行的,是在公眾已經表達出強烈的不滿之后草率進行的,這甚至會使公眾考古活動的效果與人們的預期背道而馳。著名考古學家戴衛·克拉克認為,考古學的進步過程,就是其純潔性不斷喪失的過程……公眾考古學就是在用使考古學喪失純潔性的方式,不斷地迫使考古學進步,逼我們撕掉原來一直孤芳自賞地蒙在考古學上的神秘面紗。應該將公眾考古的主動權牢牢抓在手中,去正確地引導公眾接觸考古、系統了解考古,自己撕掉面紗總好過被別人撕掉。
3.“公眾考古學不是考古知識普及的考古學,也不是為文物保護而暖場子的考古學,而是推動學術、文化、社會乃至思想變化的考古學。”我國考古學家張忠培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公眾考古發展中的誤區。他認為,考古學如果一味地隅於專業和純學術領域,或者隻把普及考古知識、文物保護以及滿足公眾的好奇心甚至八卦野趣作為目標,而不參與文化、社會和思想共建,不推動民主進程的發展,那就不是真正的公眾考古學,至多隻能算非高端意義上的一般的公眾考古學。要達成這樣的目標,需要考古工作者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開拓創新,使公眾考古活動走出窠臼,作真正的公眾考古學,使公眾獲得真正的文物考古評判能力,使他們能夠由此獲得人文素質層面的提升。
可喜的是,當前公眾考古的艱難狀況正在迅速地改變,不但國家文物局對公眾考古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包括各大高校、中國社科院、中科院等科研機構也紛紛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公眾考古。考古界已經初步達成“全面結束孤芳自賞,建立公眾考古學”的共識。
公眾考古道遠,考古工作者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