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壁畫學會、中央美術學院等主辦的“另眼識家珍——山西省百處古代壁畫遺址掇英展暨武普敖先生山西古代壁畫攝影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共展出山西境內從金元時期到明清兩朝的珍貴壁畫攝影作品300余幅,包括北齊徐顯秀墓、婁睿墓壁畫,五台山佛光寺唐代壁畫、高平開化寺宋代壁畫、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畫、芮城永樂宮元代壁畫、稷山青龍寺元代壁畫、新絳稷益廟明代壁畫等百余處寺觀的壁畫,內容涉及古代山西地區不同歷史時期的宗教藝術、政治、經濟、農耕、戲劇等諸多層面。
作為土生土長的山西人,攝影家武普敖十多年來曾多次深入山西各地採風,考察了200多個寺觀、古廟和村落,拍攝膠片近萬幅,記錄下了山西境內幾乎現存的全部古代壁畫遺址。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生在參觀完展覽后說:“我從來沒一次看到過這麼多壁畫,很受教育。現在我們都在講中國夢,壁畫就是中國夢要研究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將這些優秀的傳統藝術保存下來,並在教學中一代一代傳下去。”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現存古代壁畫達2.5萬平方米之多,且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在中國古代壁畫史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古代壁畫曾有過多次展覽,但多是從文物與宗教的角度,以突出壁畫中的主尊與諸神為重點,且集中於幾個名宮名剎,本次展覽是想請人們從繪畫的角度、美術史的角度,特別是從中國人物畫發展的角度,重新以‘另眼’來審視這些珍貴的遺存,這可能會打開一個新的視角,並得出一些嶄新的認識。”本次展覽策展人、中國壁畫學會名譽會長侯一民說,山西省文物部門為古代壁畫的保護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由於寶貝實在太多,保護的難度又實在太大,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本次展覽的另一個主旨即是通過對個別現狀的展示,表明中國古代壁畫急需保護的迫切性,希望能引起相關部門的進一步關注,加大保護的力度。(高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