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人先生:一個純正的人 一個純正的畫家【3】--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書畫研究院>>藏品展示>>Z>>朱穎人

朱穎人先生:一個純正的人 一個純正的畫家【3】

2013年05月14日10:37    來源:美術報    手機看新聞

(五)油畫架上的國畫起點

  朱穎人在工農專修班教課,那年剛好是國慶十周年。也許是因禍得福,學校要作獻禮活動,就將朱穎人抽出來了。於是下鄉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在生活感悟中,他准備創作一幅描寫食堂生活的題材的畫。正好忙於思考作畫時,黨支部臨時把他抽出來幫忙畫一張丈二匹的花卉畫“萬寶山“,當時他思想不通但又無奈,隻好認真地幫忙去畫了。畫的過程中潘天壽、陸抑非、吳茀之先生都來看過,陸先生有好評很稱贊,並提了些建議。朱穎人認真畫好了這張“萬寶山”的花鳥畫,還請吳茀之先生落了款。回頭朱穎人又過來畫表現食堂生活的《好管家》。在獻禮展覽會上有消息傳出來認為是除了國畫系教師以外的人物畫要算這張最好了。創作一結束是暑假前夕,校黨委書記就通知他拜吳茀之先生為老師,幫吳茀之先生授課並學習花鳥畫。那時“左”的思想很濃,朱穎人總想學人物畫,但也沒有法子,終於順從答應了。到如今他才感到“因禍得福”。

  (六)一入吳門終生為師

  自從入吳茀之先生門下,朱穎人就全心全意地投入了工作與學習,細心聽講,勤作筆記,日夜練習。吳先生對朱穎人學習繪畫,指出首先要分清“雅俗”,並說入俗難醫,自己覺得基礎差,並不要緊,可以學“笨鳥先飛”。朱穎人就按著笨鳥先飛的原則來學習。吳先生每周來上一兩次課,並與潘天壽先生分頭教授畫論課,老先生教課認真,學生們聽課,練習也非常認真,大家獲益匪淺,后來朱穎人還把筆記整理成厚厚的一本《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課徒畫稿筆記》,並一再再版。當時破格能聽老先生授課的還有盧坤峰、竺慶有等同學,吳茀之先生全面關心朱穎人的學習,提高他的認識,豐富他的知識,特別教授詩詞更是盡心,在朱穎人分不清平聲仄聲時,吳先生則授以簡單的辨別法,當他初諳詩詞之時,吳先生卻離他仙逝了。朱穎人繼續自學,至今終於初步入門,成為作品上的一大亮點。

  吳先生與潘老先生以師友相稱,但在繪畫創作上的探討,則各不相讓,彼此說不服對方的就各抒己見,這對從旁學習的朱穎人來說收獲極大,能理解兩位名師不同的出發點與歸宿處,從中吸取經驗。使朱穎人不能忘懷的是直接臨摹老師的原稿,然后吳先生加以評判,他記得有幾次受到好評時,不敢信以為真,吳先生總是再三解釋好在什麼地方才罷。一次吳先生在為朱穎人的《荷花蜻蜓圖》上題上“一片生機”並蓋上“茀之歡喜”的圖章,后來吳茀之先生在朱穎人畫的《蘆花明月夜、有客聽爬沙》圖上直接題上句子曰“穎人同志畫競,茀之題之觀者疑為我畫也。一笑。茀之又記”,他的學習得到老師的贊許。陸抑非先生也曾在朱穎人的畫上題有“鉤花點葉至明代周服卿(子冕)為最盛,此幀穎人同志以拙筆寫之,更臻雄厚”並蓋了章。其目的也在鼓勵他努力學習。

  (七)受大師親炙的黃金歲月

  作為吳茀之先生的入室弟子,除了學習和日常工作以外,很重要的是為老先生上課做好教學准備。每到老先生們去上課,朱穎人總是小心謹慎的,他是老先生的學生,又是學生的輔導老師,上課前先整理好教室,讓學生們等著老先生到來,也讓老先生一進教室就感到舒適順當。朱穎人就一邊積極聽課仔細看老先生如何畫,一邊備課,思索如何教大學部學生。這中間使他深感老先生的示范作畫極為重要,這樣可使學生直接理解老師如何說的又是如何畫的,這是教學法中提到的所謂直觀教學法,這種直觀教學可使學生聽到理論的指導后直觀老師如何作畫,對於構思、運筆、運墨、運水的手法是如何應用的。直觀教學是技法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能親身感受到技法的奧妙,過去師徒授課的優點都在於此,所謂入室弟子就是當面能聆聽老師理論上的真知灼見,並看到老師由這種理論指導下的具體筆法墨法的運用表現,在這種千變萬化中,讓學生們吸收其中的真諦。老先生強調大學部學生打好傳統繪畫的基本功,潘天壽、吳茀之先生認為大學生在三五年學習中能打好中國畫的基本功已是不錯了。至於形成自己的風格那是一輩子奮斗的事,畫家如何確立自己的風格是無法教的,隻有通過自身的全面修養,全面的努力方能悟到,故潘天壽先生提出三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一分其他的教學學習主張,道理即在於此。幫老先生上課是件繁雜的事,既要溝通老師與學生間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將老師的要求貫徹到學生中去,並順利地完成任務,使學生們增長學識,求得進步。朱穎人對老先生教的理論課極為重視,因為他明白隻有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才有意義的,不然都是盲目的,潘老先生講顧愷之的雲台山記、石濤畫語錄,吳老先生講的揚州八怪等都是從理論上指明如何作畫,如何構思以及氣韻之求得,對於筆墨方法的齊備,對於從古到今的發展等,對他幫助極大,他仔細聽,仔細做筆記,退休后終於整理成一本書出版,影響於學校學生和社會。

  朱穎人他能獲得學習進步,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就是能直接觀看老先生作畫,老先生畫好后又能將作品借回家臨習,臨摹好后又可直接請教於幾位老先生,老先生能指出是與非,以及如何改正等等,有時老先生對畫有爭論,這些都能使他得益匪淺,這是一生中極為珍貴的時間,這些經驗使他能較好的貫徹在教學中去,也是使他能擔當教學的重大支持,可惜“文化大革命”中止了這個絕好時機。

(責編:孫石磊、赫英海)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