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被套 黃金搶購潮降溫--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中國大媽”被套 黃金搶購潮降溫

2013年05月14日08:57    來源:中國証券網-上海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實物黃金市場,短暫的搶購潮退去,留下的是一地冷清。昨日記者採訪發現,“搶金潮”近日已迅速降溫,各家黃金門店顧客數量銳減,銷售網點門可羅雀。

4月中旬,國際金價出現罕見暴跌,引發各大市場掀起了實物黃金的搶購風潮。之后國際金價被短暫拉升,但在上周的二次暴跌行情后,此前的搶金者已出現被套跡象。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金價的再次下跌並沒有誘使投資者進一步“抄底”,前期的搶購風潮已經大大透支了投資者和顧客的投資與購買需求。

投資金條到貨了 客戶卻不要了

在深圳華強北的各家黃金門店內,記者看到前來購買實物黃金的顧客寥寥無幾,與前段時間黃金門店車水馬龍、顧客盈門的熱鬧景象形成極大反差。

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上個月銷售高峰時,每天都可以銷售上百公斤金條,對於黃金首飾,若顧客稍微猶豫,其相中的首飾就可能被別的顧客搶走,一天的銷售額是以往的4、5倍。但這兩天的銷售數字卻一落千丈,甚至低於平時的銷量。

在國內最大的黃金交易市場——深圳水貝珠寶交易市場,多家門店也同樣面臨冷清局面。一位銷售人員坦言,此前很多客戶的搶購行為存在盲目跟風,“撿便宜”的心理,“買得太多了”。

在親歷了金價的大幅震蕩行情之后,部分客戶變得開始謹慎起來。一些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近期他們與之前登記預訂的客戶聯系時,有的客戶直接表示取消預訂,不想再買了。

銀行渠道黃金投資仍然穩定

相對於金店,黃金銷售的另一大主渠道——銀行,客戶的黃金需求仍較為穩定。深圳工商銀行結算與現金管理部產品經理劉芸告訴記者,金店的顧客主要是購買首飾,而銀行的客戶大多是投資性需求,更為理性,兩者的訴求和購買品類還是有一定差別。

從市場來看,目前眾多金店普遍出現了客戶數量大跌的現象,前期的黃金搶購潮也導致很多客戶對於黃金的購買和投資過度透支。對於未來,劉芸認為不必過於擔憂,前期到金店搶購的很多是黃金飾品,一些客戶借機大批購買婚嫁、首飾類黃金產品,是對黃金的消費性需求,也有一些客戶是受暴跌刺激而選擇在價格低位進行吸金,則屬於投資需求。因為黃金具備天然的貨幣屬性,被投資者視作資產配置的一種手段,所以當前投資者既要持有對黃金市場長期的樂觀立場,又應該對短期投資保持一定謹慎。

前期投資者大多被套

根據上海黃金交易所數據統計,國內黃金量成交最大的為4月22日到4月26日這一周,金價的加權平均價格為292.01元/克。而在昨日國內現貨黃金市場價格為286元/克左右。此外,國內金店和銀行購買現貨實物黃金的手續費大致在12元/克附近,預訂黃金的手續費為8元/克,而賣出實物黃金的手續費為2元/克,一買一賣每克的交易成本又增加了12元以上的費用。以此測算,大多數抄底的中國黃金投資者,也被形象稱之為“中國大媽”這一群體,已經處於被套牢狀態。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認為,從目前的國際金融形勢來判斷,黃金價格很難再保持長時間的持續上漲。對於近期各國際金融機構都看空黃金之舉,黎友煥認為有其必然性。“中國大媽”不能扭轉這種態勢,此前黃金價格反彈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對下跌幅度較大的一種臨時性修復。

黎友煥表示,從他們課題組對未來黃金價格走勢來判斷,黃金價格將處於中長期下行趨勢,其間也必然有震蕩反復行情,這也為套牢買家提供適時的解套機會。如果說要賺錢,機會將相當渺茫,不虧或者少虧已經是萬幸,前段時間投資黃金虧本將是趨勢。

黎友煥分析,中國老百姓搶購黃金的原因很多,主要還是風俗習慣所致﹔此外,前段時間黃金價格下跌幅度,投資者感覺比較便宜﹔再次,市場不乏跟風炒作者,期望從投機中賺錢,也存在一些蠱惑人心者,誘導不知情者入市等現象。☉記者 徐維強 ○編輯 於勇

(責編:魯婧、赫英海)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