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1887年《棕陰納涼圖》首度亮相拍場
2013年03月12日13:29 來源:中國僑網 手機看新聞
除來源署名為重慶晨報、重慶晨網稿件外,本文為網站轉載稿件,內容與重慶晨報見報稿件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証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証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西泠拍賣近年來一直致力推廣海派藝術,在下月開槌的“2012西泠印社秋季拍賣會”上,海派大師任伯年作於1887年的 《棕陰納涼圖(吳昌碩小像)》將首度亮相拍場。
在當今藝術品市場中,海派書畫的價格遠不及京津等派,而在去年舉行的西泠春拍中,一幅任伯年所繪的《華祝三多圖》拍出了1.67億元,由此開創了海派書畫的億元先河,同時也為飽含人文情懷的海派書畫所蘊含的經濟價值正了名。
在任伯年歷年為吳昌碩所作畫像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容貌的變化,也見証了任伯年人物畫技法的演變。這幅 《棕陰納涼圖 (吳昌碩小像)》,則見証了兩位海派書畫領軍人物惺惺相惜,互為對方才情傾服的莫逆之交。
任伯年畫吳昌碩,作品少而精
就目前所知,在任伯年為吳昌碩所作畫作中,以吳昌碩為題材的僅有8幅,都屬於任伯年人物畫作的精品。其中,1883年作的《蕪青亭長像》現為浙江安吉縣博物館藏。而在1886到1888年間,任伯年以吳昌碩本人為題材的繪畫中,包括了這幅《棕陰納涼圖》以及現藏於浙江博物館的 《酸寒尉像》和 《蕉蔭納涼圖》。
《棕陰納涼圖》為1887年所作,由吳昌碩后人呈拍,是首度在市場中亮相的任伯年畫吳昌碩小像題材作品。同時,也是這幾幅作品中唯一為吳昌碩家屬珍藏,並含吳昌碩自題簽條的一件。作品縱110cm,橫55.5cm,設色紙本,幾近全品相。畫心中,吳昌碩的老師楊見山題跋,稱此畫:“神情酷肖,尤妙在清風徐徐從紙上生,頓覺心肺一爽,如服清涼散,技至此可謂神矣! ”這種“安得解挩大自在,放浪形骸了無礙”的樣貌,是開埠后上海文人生活的寫照,也能看出任伯年滿懷知音的情誼,和他對吳昌碩事業的支持。藝術大師以執著面對藝術理想的坦蕩洒脫,定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扇罷小憩,帶出說不盡的往事
畫這幅畫時,任伯年48歲,吳昌碩44歲。畫面上,一大片棕櫚為背景,濃淡墨勾染並施,棕櫚樹下,昌碩先生倚書與朱琴,赤膊席地而坐,靜靜地納涼,神情自若,一股英杰不凡之概,流溢於眉睫之間。任伯年的這一畫,隨即帶出了任伯年、吳昌碩與海上畫壇說不盡的往事。
早在1883年3月,吳昌碩借上海登船的機會,首次在“頤頤草堂”裡拜望了慕名已久的海派書畫翹楚任伯年,任伯年欣喜地為吳昌碩作了《蕪青亭長像》。談話間,上海藝苑初現勃興的勢頭令吳昌碩十分向往。
1887年,對於任、吳二人來說都非比尋常。當時,被稱為東方巴黎的上海正以它巨大審美創造力和包容性,吸引著各地的書畫家。也正是那年,吳昌碩在和任伯年等人切磋藝事后不久,攜全家遷往了上海。面臨激烈的競爭和挑剔的眼光,初到上海的吳昌碩生活並不理想,作品乏人問津,一度曾住在吳淞江的小船上。而此時的任伯年早已名揚海外,潤例之高,據說一張四尺畫幾乎可以養活一家數口人一個月。
作為第一代海派書畫群體的重要人物,任伯年扶持學子的氣量著實可貴。他憑借獨特的人格魅力號召聚集了一批有才華和底氣的書畫家,並為他們撰寫薦語,這裡面就包括了吳昌碩。正是這樣,海派書畫家整合成了一個精英團隊,他們提攜后進、襟懷坦蕩、高風亮節,推動著海派藝術不斷成熟。
(文 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