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鋒芒尋找真正價值
古陶瓷專家,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的觀點與劉沫林相左,他昨日接受深圳商報(微博)記者採訪時則對當下的“全民收藏熱”表達了擔憂。他認為,包括日本在內的大量海外拍賣行針對亞洲投資者特別推出的中國藝術品交易,是一種“漫無目的”的純資本運作。他認為,“這是不理性的。”
郭學雷向記者介紹了日本的博物館對於藝術品收藏的情況。他表示,藝術品收藏在日本是一件具有學術性和系統性的事業,依托大量的專業學者,強調文化引導和學術價值。“而國內的氛圍就太浮躁了,都是在推測所謂的‘熱點’來進行收藏投資,這是沒有長久生命力的。”郭學雷說。
郭學雷認為,無論是機構收藏還是個人投資,藝術品收藏終究還是小眾且專業的。真正在歷史長河中閃爍光芒的收藏,都是避開了資本鋒芒而尋找到藝術品的真正價值。除了對學術與文化的強調,郭學雷還提及,“藝術品投資目前沒有相匹配的規范與指導,如有針對性的書籍、媒體,既不夠專業也不夠大眾。”
與此同時,也有教育學術界人士表示,希望近幾年火熱的藝術品投資可以推動全民對藝術美學的熱情,但這一希望顯然要在資本狂歡過后的冷靜思考中才能實現。
政府應扶助藝術品市場
藝術品市場投資專家、天祿琳琅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CEO葉強較為理性地看待中國藝術品在國際市場的走高。他拿齊白石與畢加索作對比,認為中國的文化價值還遠未在國際市場中被挖掘出來,他希望國家能夠成立權威機構來規范指導中國藝術品的投資管理。
葉強表示,一件藝術品的價值與價格是由其誕生國的經濟水平、所經歷交易市場的成熟程度以及資本對藝術品本身的確認來決定的。由此,與劉沫林不同,葉強認為藝術品投資是有規律可循的。
“剝離國內藝術品投資市場的‘撿漏心態’和‘以假亂真’的狀況,再看國內拍賣市場,其實發展是非常穩健的。”葉強說,“藝術品投資確實是投機性最強的,所以需要專業的人來指導不專業的人參與這件事。”
葉強介紹了一些國外藝術品投資市場的做法。他表示,在某些國家,政府是支持大企業投資藝術品,並給予相應的抵稅優惠等,借助商界的力量來為國家文化積累財富,並承擔文化責任。而且在藝術品交易較發達的國家,如法國、英國、日本等,都有相對專業的國家權威機構,以類似指數的方式研究和發布藝術品投資領域的信息。葉強認為這些是國內藝術品投資領域尚欠缺且亟須進行建設的事情。
當中國藝術品在國際舞台上受到熱捧的同時,除了用資本歡呼,還有很多可以匹配並行發展的商業機遇和公共事業,這是文化強國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