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实用性消逝 当代书法能何为【3】

2019年01月22日09:11 | 来源:美术报
小字号
原标题:实用性消逝 当代书法能何为

纯艺术化赋予书法新生机

书法实用性是消退了,纯艺术化也赋予了它另一种的生机。这是个文艺复兴的时代,书法作为最符合国人气质的一种艺术修养被列入了很多孩子的艺术课程。首先,书法作为一门课程的学习已在很多中小学普及。以绍兴柯桥为例,2005年《书法》作为必修课在中小学开展,同时校外的书法培训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且两者的师资也越来越专业化,孩子的现场创作能力也不可小觑。书法的普及教育为书法艺术的传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者,中国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的书法专业教育更是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学生的基本功全面而扎实。这是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后出现的繁荣景象,但是实用性的缺失和纯技法的训练让书法显得单薄而无真性情,现代人也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那么我们需要成为怎样的“当代文人”,才能与当代的书法相融合,才能担得起“笔墨随时代”的使命呢?我想这是我们要努力思考和实践的。(任文燕)

艺术创作概念凸显

我个人认为书法实用性消逝对书法创作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来说,利大于弊。书法的实用性无非是文字记录,同理画画的实用性便是图像记录。如果说硬笔、键盘的出现让书法实用性消逝,那照相机的出现是否可以意味着画画实用性的终结?美术因此而没落了吗?显而易见是没有的。而且日常书写的缺失,对于专业书家而言可以通过大量的临习和创作进行弥补,保持用笔的手感。而书法失去实用性以后,艺术创作的概念便会凸显,在艺术表现上会有新的突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认为书法实用性的消逝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张楚)

书法“技”的实用性消失

在讨论书法实用性消逝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书法”及“书法实用性”。对“书法”的解读可以多向,如“技”、“道”等;那么“书法实用性”可以是“技”的实用性,也可以是“道”的实用性,或是其他什么的实用性。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同样一句话,古人把它说出来,而不用毛笔写出来,不是在消解书法的实用性;同样一句话,现代人把它说出来、用硬笔写出来、用键盘打出来、用语音记录或发送,对于“不用毛笔写出来”,都是等价的。所谓毛笔退出实用领域,硬笔、键盘、语音识别等代替了毛笔书写,只是理解“书法实用性消逝”的“技”的维度。

成公绥《隶书体》里的“存载道德,纪纲万事”,揭示了书法“治”的实用性。书法作品要书写健康向上的经典古文诗词,并注重版本的权威性,至少说明书法作品不是传承“经典文本”的唯一方式。(夏添)

(责编:王鹤瑾、赫英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