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光芒——雨花英烈主题红色文艺作品展”举行

2018年12月18日17:38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 “我一辈子所走的道路都是踏着父亲的脚印在前进”,这是《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曲作者、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在耄耋之年接受采访时深深感慨。

与吕其明知名程度所不同的是,其父亲吕惠生是长眠在雨花台众多革命烈士中的一位,但他却与无数革命先烈一样,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奠基了新中国的宏伟大厦,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雨花英烈精神。

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12月18日,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信仰的光芒”——雨花英烈主题红色文艺作品展,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展览以艺术的形式向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无数革命烈士致敬。

据了解,大多数雨花英烈牺牲时年龄不足30岁,最小的只有16岁。他们很多出身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高的学识修养,不乏艺术天分和才情,是当时最耀眼的青年。

80多年前,这群耀眼的青年们将革命记忆和峥嵘岁月寄托在诗文的字里行间、书画的一笔一墨中;80多年后的今天,新时代的艺术家和青年学生们用艺术与英烈们对话,抒发对英雄的敬仰,抒写出两代人对国家、民族的热血之爱。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

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怒。

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

禽狝歼除之,我行适我素。”

1920年,27岁的邓中夏与李大钊等人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前后,他因革命工作奔走于长沙、汉口之间,睹大好河山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过洞庭》。

2018年,22岁的徐刘明珠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后,创作了美术作品《策反邓中夏》,描绘邓中夏被捕后坚定抵抗敌人的利诱和严刑拷打的场景。她说:“在创作过程中,越深入了解革命烈士的故事,就越被烈士们救亡图存的精神深深感动。他们舍生忘死、百折不挠,用鲜血与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指导下,江苏省文联、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联和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于2017年9月开始创建“雨花台红色文艺创作基地”,通过聚集全国优秀的文艺创作力量,深入挖掘、研究雨花英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持续开展高品质的革命题材文艺创作。来自全国的一些名家、大家都积极参与到红色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之中;广大南京市民,特别是很多大学生、年轻人也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传播中来。

目前,南京已经推出了一大批“雨花英烈”题材的文艺作品,分别于今年清明和烈士纪念日举办“展示周”,对17项主题创作进行了展演展示,并成立了南京市红色文艺促进会,为以更具感染力的文艺形式讲好红色故事、激活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再添助力。

据悉,此次“信仰的光芒——雨花英烈主题红色文艺作品展”线下展将持续至22日。12月底,VR展厅将在中国文联网首页数字艺术城栏目上线,形成永不落幕的网上展览,观众可随时点击参观。 

(责编:徐睿(实习生)、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