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陈逸飞:海上旧梦过时了吗?【5】

西藏主题:层次分明
1988年,陈逸飞回国后首次到藏北和甘南采风,为西藏风情的系列作品收集素材。1990年创作《藏族少女》、《藏族男童》、《幸福家庭》等一系列西藏主体的系列作品,94年创作《山地风》,95年再次赴藏,集中创作《龙眼》、《藏族人家》、《父与子》等作品。此后较少集中创作,但西藏主题并没有中断,后期的作品有2002年的《雪景》、2004年的《霞飞路上》等。
陈逸飞《山地风》两度于中国嘉德上拍,2011年以8165万元不出意外地创下了当时陈逸飞的拍卖纪录
“西藏主题”作品总量并不多,但陈逸飞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采取了与创作“水乡”和“仕女”截然不同的方法,不再是细腻柔和,而是用饱含激情的大笔触、大色块刻画出藏族人民粗犷纯朴的真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了新的意义。“海上旧梦”系列浓郁粗放的笔法也受此影响。
在已经成交的73件西藏主题拍品中,100万以上的作品占到54件,500万以上16件。最高价作品《山地风》在2011年以8165由刘益谦竞得,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陈逸飞作品的最高价。这一系列作品的收藏价值较高,但由于西藏题材并非陈逸飞最具特点的作品,从保值增值的角度考虑,应该只考虑购买其中的精品。
古典仕女:复古美感
陈逸飞90年代回国后的多数创作以 “仕女”题材为主,这一系列始于1988年,早期作品有《琵琶》、《浔阳遗韵》、《罂粟花》、《夜宴》、《西厢待月》、《丽人行》等,均以中国古代仕女为主角,再加入琵琶、团扇、铜镜、鸟笼、梳妆台等器具,通过华美细腻的画面,传递出一种现代人所缺乏的或清雅,或慵懒,或惆怅的古典意蕴。与“水乡”题材一样,“仕女”成为后来陈逸飞一直坚持创作的系列作品,因此与“水乡”也有着同样的特点,图式重复性较高,且需要当心伪作。
陈逸飞1997年的《丽人行》在201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8335万港元成交,这件作品曾于1997年在中国嘉德以231万元成交
“仕女”系列在拍场上的的平均成交价是452万元,最高价作品为2018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以8335万港元成交的《丽人行》,整体比“水乡”系列的拍卖表现胜过很多。目前重复上拍的“仕女”不多,总的来说互有涨跌。其中早期作品投资价值较高,90年代中后期以后创作的“仕女”作品,在内容、形式和技巧上都没有大的突破,除了鉴别真伪之外,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就是作品的意境是否动人,或在其他方面富有新意。
上海旧梦:惊鸿一瞥
1993年,陈逸飞在拍摄完电影《海上旧梦》后,截取电影中的片段创作了《黄金岁月》、《玉堂春暖》、《春风沉醉》等表现老上海滩风韵的作品,并命名为“海上旧梦”系列,这些作品几乎都在创作完成的当年就被买走。除《玉堂春暖》2017年创纪录成交外,在此之前《黄金岁月》曾在2017年ART021艺博会的玛勃洛画廊展位上露面,当时标价为5000万元。
“海上旧梦”系列的首件作品《黄金岁月》,曾两度露面拍场,最近一次出现是在2017年的art021艺博会
1998年,陈逸飞创作了《上海滩》、《多梦时节》、《扇舞》等作品,数量极少,但名称混乱。从风格和意境来说,“海上旧梦”与“上海滩”都为描绘旧上海浮华生活的上乘之作,可以统称“海上旧梦”系列,据统计,总数仅有十件上下,部分作品有多次重复上拍。
“海上旧梦”系列是陈逸飞“仕女题材”中极其重要的作品,后者是前者的渊源,而“海上旧梦”系列无论在风格意韵还是绘画技巧的转变上,都突破了“仕女”的藩篱,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个新的结合点。其中最早创作的三件无论在艺术转变和艺术造诣来看,都最具价值,结果也不出意外地创下了陈逸飞的新纪录。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