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马王堆艺术元素被当代艺术家借鉴

江静
2017年08月07日15:31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雅昌专稿】马王堆艺术元素被借鉴 这些当代艺术家是怎么做到的?

  【编者按】湖南长沙马王堆于1972年至1974年间震惊世界,3000多件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稀世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马王堆热”。从衣食住行到艺术创造,从天文历法到养生保健,从宴饮享乐到追求永恒,马王堆汉墓就像一部浩瀚深邃的百科全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西汉文明的绚丽社会图景。而这股热潮还再继续。一直以来,专家和学者们对马王堆的研究和探索不断,论文出了一篇又一篇。而让人很意外的是,当代艺术家们对此也很感兴趣。他们从马王堆众多艺术元素中获得启发,并将其运用到新作的创作中。

  【顾黎明:从马王堆服饰看到抽象语言新可能】

  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顾黎明在汉代马王堆服饰的图片上看到了抽象语言的新的表达的可能。熟知西方艺术的他决定用抽象主义的表现手法描绘帛制衣服和饰品,画中的颜色以黑白为主。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绛红纱锦袍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朱红罗绮锦袍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绢裙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共保存有完整衣服十二件,其中绵袍十一件,夹袍一件。出土时,保存较完整的六件,稍残破的一件,残破较甚的五件。十二件袍均为交领右衽式。从以上出土资料可见,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服饰十分完整,从身上穿的袍服到带的手套和履都有实物,这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服装样式和搭配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资料。

  顾黎明在《汉—马王堆》作品前1993年

  在顾黎明看来,有千年历史的马王堆长期被埋没,原本雍容华贵、织制精美的衣制品已被霉烂,想以黑、白、灰为主调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通过运用抽象的语言来表现一种秩序与紊乱、绚丽与腐朽,其中掺杂了一种怀旧感。这些因素使顾黎明逐渐明确了自己艺术发展中最为本质的东西是什么,马王堆亦使他后来能从杨家埠木板年画的‘废版’中得到了启示,进而创作了《汉马王堆》系列和《杨家埠门神》系列,开启他重新寻找艺术语言和价值的逻辑起点。

  顾黎明在《汉—马王堆》作品前1993年

  90年代到2000年,顾黎明仍继续马王堆题材的创作,他在创作中开始着眼于综合材料的实验。在《汉·马王堆之四》和《汉·马王堆之五》中运用传统民间撕纸技艺来表现,画面中像纸张、绳子等各种各样的现成材料在画布的二维空间中相互叠压和排列。这一阶段的探索实验为其最终独特艺术语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段江华:马王堆题材让他一举成名】

  湖南油画家段江华的作品大多是废墟,看着比较凌乱,但是废墟里渗透出来的是一种沧桑,一种强劲的生命力。1994年,他是以马王堆出土的汉初文物的厚重感为题材,创作了作品《王·后·2号》,参加第2届中国油画展并获金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从此在油画界名声远扬。那年他30岁。

  王-后2号 1994年作 180*180cm

  90年代初,刚刚毕业的段江华开始创作马王堆题材的油画作品。段江华在创作《王-后-2号》时,并没有亲眼看过有关马王堆的展览。只是小时候在《解放军画报》看到的一个马王堆新闻图片,“凭借一种原始的记忆、印象、深层次的东西和朦胧感在进行创作”。这幅画上他堆了很多东西:纸板、颜料盒、宣纸、棕、麻等等,而外框则做成了棺椁的样子。画完之后,他自己也觉得很奇怪,认为不能叫油画。幸好,这件题材充满历史味、形式却前卫个性的作品被全部评委一致通过。

  城NO.4 2008年作 200*300cm

  马王堆题材让段江华一举成名,在国内引起轰动,当时不少批评家评论认为是油画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而现在回过头再来看《王-后-2号》。段江华认为,自己现在创作的历史遗存题材和作品风格,是受了它的影响而最终定位的。此后,段江华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到历史中。段江华喜欢创作历史遗存题材,是因为喜欢这种画面充满了历史感、沧桑感的东西。不同于一些当代作品的玩世、愤怒、无奈、焦虑,段江华作品的“文化性”体现的是对历史冷静地思考。在他看来,精神的坚守是必须的,否则艺术也打动不了人。

(责编:潘佳佳、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