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杭州绳技: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印度魔术【2】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王永平
2017年04月25日09:24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清《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之《偷桃》插图
 清《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之《偷桃》插图

唐代嘉兴绳技:伊本·白图泰所见神奇魔术在中国的最早源头

伊本·白图泰在杭州所看到的神奇魔术的最早记载,源出于唐代皇甫氏(约为唐武宗前后人)《原化记》中的《嘉兴绳技》。此故事与伊本眼中的杭州神奇魔术的前半部分绳技颇多相似之处,应该是该魔术在中国最早的原型。故事发生在盛唐时期,唐玄宗下令举行大酺(聚饮欢庆)活动。当时嘉兴囚徒就表演了这种特殊的通天绳技。只见表演者将绳抛向空中,绳便垂直而上,直至不见,然后囚徒缘绳而上,也不见了踪影,趁机逃脱了囚笼。

将此绳技与伊本·白图泰所看到的神奇魔术对比,可以发现在掷绳空中、缘绳而上、身影消失等几个重要环节上竟有如此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嘉兴绳技正是伊本·白图泰在杭州所看到的神奇魔术在中国的最早源头。

盛唐之后,这种绳技继续在中国流传。约生活在两宋之际的王铚在《默记》中记载了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在仁宗庆历年间,在颍州(今安徽阜阳)观赏过这种奇技。据守衙排军说,他在当兵戍防时,也曾经见过类似的表演,可见晏殊所见此类魔术在宋代并非孤例。

然而,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很多人把这种奇技当作“妖术”来看待。殊不知这种奇技却是从唐代一直流传下来的一种神奇的魔术。

印度绳技:从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古老幻术

伊本·白图泰在杭州观看了这种神奇的魔术后说,“正如我在印度素丹面前所见到的那样”,说明这种绳技在古代印度也曾流行过。

印度有一种流传了很久的古老魔术“通天绳技”,也称“印度神仙索”。早在5世纪初成书的《梵经》(又名《吠檀多经》)就提到过这种绳技。约生于5世纪的著名剧作家、诗人迦梨陀娑以及早期的宗教作家梵塔加利和桑卡拉沙理阿都曾提到过这套戏法。直到近现代,这种绳技仍不断见诸记载。印度著名魔术师卜罗图·钱德拉·索卡尔说,这套戏法在很久以前是由街头的“家社-瓦拉”(游动表演艺人)表演的。

这套魔术有很多叙述各异的版本,但其基本说法却大致相同,都是绳技-肢解-断肢复原模式。另外还有一个版本是由魔术师和动物共同表演的,即由魔术师驱赶各种动物,如猪、豹、狮、虎等,沿绳而上,直至消失,最后将绳子拽下收置袋中,动物忽然又出现。

从东西方众多记载来看,这其实应该是由古代印度艺人们创造出来的一套揉杂技、魔术可能还包括催眠术在内的复合型幻术。

这种古老的印度“通天绳技”在唐代时从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从流传的区域来看,大都在今东南沿海一带。

印度幻术很早就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的杂技、魔术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印度绳技作为一种特殊的幻术,主要是由绳技和肢解两部分组成。唐宋初传时期的绳技只是表演爬绳逃脱部分,到元代出现了和肢解幻术相结合的类型,但还保存了印度绳技表演中师徒配合的特征;到明清时期加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偷桃情节,表演者也由师徒配变成了父子档或夫妻档,肢解环节也变得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伦理欣赏口味。

这种神奇的天竺绳技还由中国东传到日本,称为“中国绳技”。由于南亚次大陆地处东西方海上交通要冲,所以当这种印度绳技东传中国之时,也向西传入欧洲。在德国、爱尔兰等西方国家的民间传说中,都有关于此种绳技的描写。由此可见,印度“通天绳技”也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总之,在唐代经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印度绳技,历经宋、元、明、清诸朝,明显可以看出其前后承续、流传、发展、演变之轨迹。这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神奇艺术魅力外,也说明中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人类文明的发展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模式中不断进步的。

(责编:鲁婧、董子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