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吴山明谈《巍巍太行》创作历程:生活是创作的源泉【2】

2017年03月28日15:14 | 来源:美术报
小字号
原标题: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推动浙派创新

去年,吴山明刚完成了历史画《大泽聚义》的创作,高5米,宽7米,悬挂后几乎顶到了展厅吊顶,吴山明也是用大的泼墨、水墨的技法来表现。吴山明说:“这种实践让人们对浙派人物画有了新的认识,以往浙派画得很清淡、秀雅,但是对大的、多人物(87人)重叠的、丰富的画面构建的画,北方对浙派都有一些说法,觉得我们不一定能把握。浙江省的画家在这方面的探索实践,把我们浙江的风格向前推进到了一大步。”

“画家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是60岁前,60岁后再要变法,或者风格演进很难,或许基础上够,审美上也是够的,但往往胆识不如以前。”在70上下,还能对一些想法再做一些探索,吴山明认为自己是努力的。

“最近几年我画了一些画,大家觉得在想法上,在画面体现上都还是可以的。在这个年龄段还投入到这样的大型创作中,同行都很高兴。但是作为个人来讲,这个过程是很艰辛的。”创作大泽聚义时,吴山明刚刚准备起墨稿,手摔断了,大家都很担心,觉得这件作品创作要延后了,可第二天包扎好,仅仅休息一天,吴山明就开始上大墨稿。

“我在董文运、李桐两位助手的帮助下,完成了《大泽聚义》创作,还有美术报人物画创研室的学员们都来现场帮忙,这么大的画创作完成,背后离不开大家的鼓励与帮助,光靠我一个人,可能坚持不下来。”完成创作后,吴山明把功劳归于大家。

“我是一名美院教师,我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这是吴山明的心里话,作为一名美院老教师,吴山明桃李天下,他对艺术的实践与探索,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的教学与帮助。“一批批学生们,都对我会有所启发,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同学,不管是已经有名的画院画家和高校青年教师,在老师启发他们的同时,都会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巍巍太行》创作时,第一天画完,过来观摩的学生就给他提建议:“吴老师还不够,有些地方深度、浓重度要加强。”常常通过这种共同的实践,师生共同来研究解决一些问题。

画大泽聚义时,学生来看吴山明、董文运、李桐几位老师作画,“87个人物的大画,重叠在一起,很深入又要很整体,要浓重,又要舒展,泼墨中产生的偶然,都会在画家的群体中得到启示和启发,包括我们这些老先生。”

深埋心底的山水种子

“我一直很喜欢山水,如果当年在美院选择山水画专业,我也会很高兴,也就可能一直从事山水创作了。”美院附中时期,年轻的吴山明创作的连环画发表,年少成名,基于这个情节,他最终选择了报考人物画专业。“但我心中对山水比较喜欢,我觉得潘天寿先生的作品感觉是花鸟为主,但是他的花鸟画之所以有雄浑的派头,就是把山水的艺术和花鸟的艺术作了结合探索。很自然融合在一起,所以画面的张力特别大。”吴山明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毕业创作:“当时要求画一张人物画外,另外选一门副科,我画了一部水车,一块大石头,取名‘来了抽水机,水车当渠道’,用很生活的话当做标题。那张画陆逸非先生给我打了最高分,他说我看出来了,你受潘老的风格影响很大。”

“当时我虽然在浙美求学,但对李可染、顾坤伯先生很推崇,潘先生很帮忙,说你学我学得不多,学李可染多,但我还是给你打高分,当时老师的境界很高,对我启示很大。这些老师非常宽容,几十年后,我画《香格里拉》这件作品的时候,就思考画大的人物画时,大背景怎么处理,我就必须把我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都用上,现在流行叫‘洪荒之力’,注入到作品创作中,发挥试试看,特别是宿墨的层层晕染的痕迹美的方法,我在这张作品中作了试验,在《大泽聚义》这件作品中,地面的杂草,局部看要很生动,又要很整体,那张画的实践,对我今天画《巍巍太行》是有作用的,一笔下去胆子大起来。我觉得山水包含了中国笔墨审美与笔墨的方方面面,体现的更全面和丰富。”

在太行山写生,实际是一次教学,是吴山明画给人物班的学员们看,但是大家除了画人物也画山水,吴山明就示范了不少山水写生。“画这幅《巍巍太行》,我觉得那次写生起来关键作用,生活的魅力,北方的大山大水的魅力,画小稿的时候我感觉还没有放开,画大画的时候我鼓足勇气,用笔上要有扛鼎之力,山体本身的力量凸显出来。枯笔画的太行山写生我画了一批,很是满意。”这批写生后来在美术报发表,吴山明感慨到:“你的对象是山体,必须要加强自己用笔的力度和张力。”这次创作中,他加强了这方面的用笔,“可谓心中要有山,心中要有丘壑,不是说说的,我画石头的时候,就感觉自己趴在这块石头上。所以画家要有激情,要有这种感受,当你深入生活,走到天地中,才能画出魂魄,画出胆识。”

笔墨当追随心灵

今天投入精力来画山水,对吴山明的人物画创作、对人物画与山水的组合带来很多艺术上的思考和感觉。近年来,吴山明画了一批山水、花鸟,不论山水、花鸟,于他都是对传统中国画笔墨的探索,对宿墨这种表现方式的探索。现在进入了相对跨界的创作阶段,很多山水画家也在画人物、花鸟。吴山明觉得,人物画家画点花鸟、山水的创作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吴山明看来,中国画是一个整体,分科是一个方面,但是综合的研究和探索也会促进专科的发展。专科的提高需要全面修养的铺垫。

“笔墨是跟着审美的思考来的,审美的思考是跟着创造的意境,这个意境是跟着你心灵中产生的激情。”笔墨很重要,但吴山明觉得,笔墨是为了表现心灵深处的东西,才会舒展的更好,更有表现力,就像太行山给了吴山明心灵的震撼,这是他在写生中体悟到的,也是他心灵向实践创作自然的转化。(记者 姚璞)

(责编:王鹤瑾、董子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