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古画里的桃林没有折颜和白浅 同样让人心生向往【2】

2017年02月21日08:46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雅昌专稿】没有折颜和白浅,古画里的桃林同样让人心生向往

  【桃源图:桃林深处有个桃花源】

  说桃花林,必然要说到桃花源。《桃花源记》讲述了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在不经意之间,看到一片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他感到很惊讶,好奇心驱使着他向前走,想要去看看桃花林的尽头是什么,结果发现了一个“桃花源”。在陶渊明的笔下,桃花源是个富饶淳朴的小山村,它与世隔绝却又和睦宁静。这一理想图式既是不同流俗的文人心所向往的地方,还成为历代人们追寻的乐土,并引起历代文人画家的注意。而以《桃花源记》为题材的绘画,更是被称之为“桃源图”。

  唐宋元时期,不仅有相关诗文创作,而且李昭道、荆浩、关仝、郭熙、李唐、马和之、赵伯驹、伯骕、刘松年、赵孟頫、钱选、王蒙等人也都有桃源图流传,内容形式不尽相同,而且大部分已经遗失。

网传赵伯驹作品

南宋 陈居中 《桃源仙居图卷》 绢本 设色 纵36cm 横331cm 私人收藏

南宋 陈居中 《桃源仙居图卷》细节图

  陈居中,南宋画家。嘉泰年间(1201-1204)画院待诏,生卒年不详。专工人物及马,杂画亦佳。擅画反映贵族游乐、出猎生活和表现少数民族放牧风情等题材,注重写实,观察入微,构图简洁,风格清新,富于生趣。传世作品有《文姬归汉图》、《胡笳十八拍图》、《绝塞逢春图》、《进马图》等。

  至明代,桃源图再次流行兴盛。据统计,现存明代的桃源图题材画作共有36幅,绘制这些桃源图的明代画家共有20余位,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都有。周臣、陆治、钱毂有《桃花源图》、文征明有《桃园问津图》,仇英更是在472的长卷中用浓笔重彩营造了一派祥和的世外桃源景象。

 

明 周臣 《桃花源图》  绢本 设色 纵161.5cm 横102.5cm

  此图以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题材,描绘了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遇先秦避乱之后人的情景。顺着停靠岸边的小船开始,我们的视线穿过山洞、路过虬松偃柏、跨过沟壑,越过一个小山丘,视线豁然开朗近处整齐宽敞的茅舍隐掩在桃花树中,远处田间有人正在耕地劳作,更远处崇岭峻峭,一派村僻云深,世外桃园美景。

明 钱毂《桃花源图卷》绢本 设色 纵37cm 横989.4cm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钱毂《桃花源图卷》画面中笔墨疏朗稳健,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笔法流畅自然,表现出淡雅、清秀、意味深长的文人山水画的特色。

 

 

 

明 仇英 《桃花源图卷》(局部) 纸本重彩 33.0cm x 472cm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桃花源图卷》追求的是文人雅士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表现文人休闲生活的主题,整个山水都围绕著人物来营造意境,人物是整体画面的中心。画面富有浓厚的装饰性趣味,让人把桃花源的故事,引起仙乡灵境的联想。

 

明 文征明《桃源问津图》绢本 设色画 32x803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桃源问津图卷》全图画远山冈峦,叠翠连绵,溪水横流,树木葱郁,屋舍村字,掩映其间,有老者山道边策杖观瀑沉思,有妇人携幼拄杖于院篱门口问路,屋内四男子席地而坐,饮酒高谈。该图款识:“嘉靖甲寅二月既望。徵明识。时年八十有五。”嘉靖甲寅年为1556年。这一年,不仅沈周已经谢世多年,而且唐寅和仇英也相继故去。对于文徵明来说,生命的辉煌还在持续。

  “桃源图”题材画作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地区广泛盛行,影响一直持续到了清代,清代的扬州画家禹之鼎、袁耀都曾画过该题材。

清 禹之鼎 春耕草堂图(局部) 画心纵高30.4厘米 横128.7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清代禹之鼎是故宫博物院珍藏手卷数量最多的画家。图中的主人翁是位年近花甲的朝廷命官。他头戴草帽,右手拈须,左手向背,站在河沿正视前方。旁有两童侍立,一童持杖,一童背书卷。图左侧是郊外,草庐茅舍,城廓依稀,花木正茂。远处是一片桃花林,一农夫在田中赶牛耕作。背景是一派春意盎然、农事正忙的景象,把春天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清 袁耀《桃源图卷》 绢本设色 横幅 220.20x597.00cm 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了东晋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图中突兀的峰岳,如镜的湖水,自在生活其间的人们,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境界幽美,起伏变化,虚实对比,动感性强。

 

桃花源图卷(局部) 清 黄慎

  图绘陶渊明诗《桃花源记》之景,春日中的山水,山涧中泉水涓涓,桃花盛开,数座房屋座落于此,此处山青水秀、花开多姿,不愧为桃花源。本图重设色,以淡红色点出花朵,显出花儿的娇艳。

 

清 王翚 《桃花渔艇》 纸本设色画 28.5×43cm

  江苏常熟人王翚也画过。在自题临元代赵孟頫《桃花渔艇图》中,全图以青绿设色,布墨施绿,古雅研丽。用笔精工,构景得疏密动静之妙,画面明净雅逸,如绘陶潜《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之景。(江静)

(责编:王鹤瑾、潘佳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