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汉晓:古典诗词只会历久弥新

2017年02月13日16:48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原标题:宋汉晓:古典诗词只会历久弥新

千首禅诗传佳话
  中国禅诗源远流长,历史上,上至东晋高僧慧远,下迄近代情僧曼殊,都以参禅礼佛、焚香阅经、写诗作词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很多禅意诗词佳作更是为后世人所传颂。王维在诗歌上成就斐然,造诣极高。他诗路宽广,尤重山水田园诗,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唐代大诗人王维,字摩诘,他的名字合起来就是早期佛教著名居士维摩诘的名字。王维年少时才华横溢,自幼信奉佛教,精通佛法。他的禅诗禅韵悠远,将自性、物性、佛性都融合到澄明寂静之美之自性的体验中,实现了解脱与超越,进渐于涅寂静的妙境。因此有“诗佛”的美誉。

宋汉晓:古典诗词只会历久弥新


宋汉晓在团结湖公园

“汉传佛教发扬光大了禅宗,这也是六祖《坛经》之所以能称为经的原因。第一次读《坛经》,就被里面的义理和论道所吸引。何不用诗词的形式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记录下来?于是决定写《咏禅三百首》,就当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修行吧!”
  “诗书半卷窗下明,禅茶一味心中醒。落叶有痕终归根,自在无碍世间清。”随手点开他的微信圈就能看到一首咏禅诗。
  本想着写305首就打住,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宋汉晓写完《咏禅三百首》后,又连续写了《续咏禅三百首》《二续咏禅三百首》。如今他的咏禅诗已超过1000首,有出版社有意给他结集出版。
微信发的全是古体诗
  宋汉晓的微信内容和别人有些不一样。无论是转发或者原创,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宋汉晓总要配上一首古体诗。
“就是想刻意锻炼自己的基本功,曲不离口也是这个原因。天天写,确实能提升技巧,一些词会冷不丁的蹦出来。习惯成自然,见到什么都想写一首。”

宋汉晓:古典诗词只会历久弥新


宋汉晓近照

宋汉晓还加入了一些古诗词微信群,看到一些诗友发好诗词,他便会即兴附和一首。他有一个拿手戏就是写藏头诗。无论是姓名还是一句话,他都能写得恰如其分。宋汉晓是北京市朝阳区的青联委员。2014年,朝阳青联开全会,他以“热烈祝贺朝阳青联五届二次会议召开”写了一首藏头诗:热情似火区青联,烈烈红日正中天。祝福祖国更强盛,贺岁共聚同联欢。朝朝暮暮思党恩,阳光普照润心田。青春短暂倍珍惜,联手合力谋发展。五湖四海皆兄弟,届届英杰显才干。二零一五新常态,次次相见情更暖。会面长谈言不止,议政参政多建言。召集委员商大事,开宗明义兴群团。虽然有些词句还不尽人意,但没想到发到朝阳青联微信群后,竟然引来赞声一片,好评如潮。
  他另外一个绝活就是配诗。一画家画了易经里面的64卦图,他根据每一个卦的意思,结合图画配了64首诗。发表后,网友反响非常火热。他的摄影同行要发表摄影作品,他也会挑出一组配上四句诗来画龙点睛。偶尔,他也写写回文诗。
“这纯属消遣。其实写回文诗也是源于高中时候在老家一处汉代景点世界上最小的城——汉桑城读过的一句回文联:新野田间田野新,汉桑古城古桑汉。当时就觉得很奇妙,于是就着老家穿境而过的白河,续写了两句:白河春水春河白,三国古城古国三。后来读了很多经典的回文诗,越发觉得中国古诗词的奇妙和博大精深。真正创作的时候,多是无意而为之,可能就是所说的垂手偶得吧!”
  像2004年《诗刊》举行的即兴诗歌比赛,他曾获得过二等奖。他的《长城谣》还获得过首届长城金砖奖。但,他说,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的源泉,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此起彼伏,名家辈出,名作不断。这种文化现象、文化境界、文化精神、文化自信都是值得称道的,无论获不获奖,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写下去。

(责编:鲁婧、董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