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薪火相传 “工”在传承【2】

“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即将举行

2016年12月20日15:52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原标题:薪火相传 “工”在传承

重拾理想 “工”是精神

在1988年“当代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举办之时,潘絜兹发表了这样一段慷慨激昂的《献词》:“中国工笔画正走上复兴之路,复兴不是复古,而是这门衰微已久的艺术获得新生。”他表示,艺术的发展在于创新。工笔画的创新,纵向要对传统中那些有生命力的、闪光的东西做更深层地开掘。横向要面向现代,目光四射,摄取一切外来艺术的营养,化为我用。“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放眼世界。”中国工笔画学会向所有人宣告:“工笔这寂寞之道已经不寂寞了。”

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于工笔画的低潮期,从1987年开始,工笔画逐渐从低谷走出,走向发展,走向繁荣,形成如今的局面。在中国工笔画学会的带领下,许多工笔画家在工笔画领域不断探索,创作出丰富多样的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

今天,冯大中重温潘絜兹的《献词》,尤能感受到时代的激情与温度。“回顾了这30年的历程,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烟台山下,蓬莱阁前的那批年轻人已经两鬓双白、年入耳顺。” 在传递工笔画这杆传统文化的大旗时,冯大中更向工笔画未来的发展致以祝福和期望。“我们通过展示年轻艺术家作品的形式,来展现工笔画这一传统画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不仅回顾历史,梳理当下,更是致敬理想。”

“30年前,画工笔的艺术家没有今天这么多,在全国美展中,虽然已经崭露头角,但还不是主流。我们那代人,只要能画画就很幸福。”那时的画家,是用心去画画,画的是自然界所蕴含的生命感,那时没有考虑艺术市场。冯大中讲到,现在的很多工笔画家的创造性还不够,很多人只注重技法锤炼,但对修养的提高意识不够。“当一种题材被认可之后,很多后来者关注更多的是艺术品的价值,但却忘了艺术家的理想,这应该是当代艺术家应该反省的问题。这次展览,之所以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去呈现工笔的创作状态,就是想借此鼓励艺术家去创造,去追求,重拾理想主义。”

冯大中表示,长期以来,在中国绘画理论中并不把“工”作为一种高级状态,相反,常常带有一点贬低的含义。但是在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发现自己缺少一种工匠精神,缺少沉下来做学问的静气、文气。所以“工”不仅仅是技法,还是一种精神。

冯大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第十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不仅关注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在题材上能够与时俱进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呈现了工笔画领域多元化的探索方向,比如影像、装置等因素的介入等。“相信通过30年的总结和当下工笔创作面貌的再现,能在大众之中形成一种艺术理论、文化的氛围,这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期待下一个高峰的涌现。” 

(责编:鲁婧、董子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