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毛泽东)
1950年,复旦大学为换校门匾额(原匾额“国立复旦大学”六字为于右任于1946年题),由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望道写信恭请毛主席为复旦题写校名。次年复旦接到内装有毛主席题写在白宣纸上的“复旦大学”四字的亲笔函后,立即放大复制成校门匾额、缩小复制后用于校用信封、信笺、校徽、毕业证书封面等,一直沿用至今。原迹由荣宝斋精裱后珍藏于校档案馆。
北京交通大学(毛泽东)
1950年,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改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定名后,师生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请毛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1951年4月24日,北方交通大学收到了毛主席的题字,在一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信笺上,写了两行“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自己圈定了第二行。题字一到学校,师生一片欢腾,备受鼓舞。半个多世纪以来,领袖的关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刻苦求知,勇担重任,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栋梁之才。如今的校名墨迹仍沿用当年毛主席的题字,只是当年的“方”改为“京”,而毛主席题名的“交通大学”四字被其它交大借用。
贵州大学(毛泽东)
1951年,毛主席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用笺写了“贵州大学”。贵大的校牌、校徽、招生简章等资料上“贵州大学”字样使用的都是毛主席的题字。每一位进校的新生都知道这是一代伟人对学校的关注和鼓励。这将让每一位贵大人乃至每一位贵州人都为之骄傲自豪。
上一页 | 下一页 |